不以為意,不加理會。《南齊書.卷四○.武十七王傳.竟陵文宣王子良傳》:「自青德啟運,款關受職,置之度外,不足絓言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六四回:「將現今身上有服,並停妻再娶,嚴父妒妻,種種不妥之處皆置之度外了。」
不放在心上,不加理會。#語本《東觀漢記.卷一.光武帝紀》。 △「置之腦後」、「置之膜外」
01.《北齊書.卷二.神武帝紀》引北齊.溫子昇〈為孝武帝答高歡敕〉:「東南不賓,為日已久,先朝已來,置之度外。」 02.《警世通言.卷三.王安石三難蘇學士》:「(東坡)別了馬太守回衙,想起荊公囑付要取瞿塘中峽水的話來,初時心中不服,連這取水一節,置之度外。」 03.清.李漁《憐香伴》第七齣:「就是功名也聽其有無,年壽也任其修短,一切置之度外。」 04.《隋唐演義》第一四回:「今已年半有餘,老母在山東不能回家侍養,難道在帥府就樂而忘返,把老母就置之度外?」 05.《紅樓夢》第六四回:「自古道『慾令智昏』,賈璉只顧貪圖二姐美色,聽了賈蓉一篇話,遂為計出萬全,將現今身上有服,並停妻再娶,嚴父妒妻,種種不妥之處皆置之度外了。」
不放在心上,不加理會。
反義:耿耿於懷
參考詞語:「付之度外、度外置之、置之身外」
「置之度外」及「置之腦後」都有不放在心上,不予理會的意思。
「置之度外」側重於明知有事,但毫不在意,不加以考慮;「置之腦後」側重於把事情忽視淡忘,不再去想。 |
置之度外 置之腦後 ○ ㄨ 這些為了救災,把個人生死∼的英雄,令人肅然起敬。 ㄨ ○ 這孩子玩性太重,才叮嚀的事,馬上就∼。
據《東觀漢記.卷一.光武帝紀》載,東漢初年,光武帝劉秀雖已匡復漢室,但天下尚未統一,還有許多人據地稱王。光武帝花了五年多的時間,總算大致敉平,只剩四川的公孫述和甘肅的隗囂兩股殘餘勢力。公孫述遠在蜀中,不易發動攻勢;隗囂表面上向光武帝稱臣,並且把兒子送到洛陽任官,表示歸順。因此,光武帝不急於消滅這兩股勢力,希望能讓苦戰多年的將士,好好休養生息一番。於是對將領們說:「現在天下已在我們的掌握之中,姑且把消滅隗囂和公孫述兩人的事,置於度外,不加理會吧!」後來「置之度外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指不放在心上,不加理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