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話時的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。※#語或出晉.裴啟《語林》。 △「正言厲色」
01.《太平御覽.卷七○三.服用部五.如意》引晉.裴啟《語林》:「石崇與王愷爭豪。晉武帝,愷之甥也,每助愷,以珊瑚高二尺許,愷以示之,崇以鐵如意擊之,應手瓦碎。愷聲色俱厲。」(源) 02.《晉書.卷六.明帝紀》:「敦素以帝神武明略,朝野之所欽信,欲誣以不孝而廢焉。大會百官而問溫嶠曰:『皇太子以何德稱?』聲色俱厲,必欲使有言。」 03.《舊五代史.卷八○.晉書.高祖本紀六》清.邵晉涵注引《舊五代史考異》:「晉祖以彥澤有軍功,釋其罪。濤伏閤抗疏,請置于法。晉祖召見諭之,濤植笏叩階,聲色俱厲,晉祖怒叱之,濤執笏如初。」 04.《宋史.卷三一三.富弼列傳》:「弼聲色俱厲,契丹知不可奪。乃曰:『吾當自遣人議之。』復使劉六符來。」 05.《喻世明言.卷四○.沈小霞相會出師表》:「世蕃愕然,方欲舉手推辭,只見沈鍊聲色俱厲道:『此盃別人喫得,你也喫得。別人怕著你,我沈鍊不怕你!』」
說話時的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。
反義:和顏悅色
參考詞語:「辭色俱厲」
「聲色俱厲」及「正言厲色」都有神情與說話都十分嚴格、毫不寬容的意思。
「聲色俱厲」側重於說話時,帶有怒氣,並且激動;「正言厲色」側重於說話時態度嚴正,不輕佻。 |
聲色俱厲 正言厲色 ○ ㄨ 因為屢教屢錯,大師傅不禁∼地責罵徒弟,狀極嚇人。 ㄨ ○ 一看父親∼的樣子,他趕緊收斂起輕浮的態度。
「聲色俱厲」一語,普遍出現在晉和六朝的文獻,例如裴啟《語林》、劉義慶《世說新語》、《晉書.卷六.明帝紀》等。在較早的《語林》中提到一段故事:晉時石崇與王愷鬥富,用盡了華美的東西來裝飾車馬服飾。晉武帝是王愷的外甥,經常幫助王愷,給他一些珍寶。有一次,晉武帝把一枝高二尺左右的珊瑚賞賜給王愷,這珊瑚樹枝條茂盛,世上很少有能與它媲美的。王愷把它拿給石崇看。石崇用鐵如意敲它,隨手就打碎了。王愷非常惋惜,聲音臉色都非常嚴厲。石崇說:「不值得遺憾。」就叫手下把自己的珊瑚拿來,高達三尺、四尺,光彩奪目,總共有六十多枚。王愷看了神情顯得迷惘,一付若有所失的樣子。後來「聲色俱厲」演變為成語,被用來指說話時的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