胸中沒有一滴墨水。#典出《新唐書.卷二○一.文藝列傳上.王勃》。比喻人毫無學識。 △「不學無術」、「目不識丁」
01.明.葉秉敬《遒徇編》:「倒掛胸中無點墨,不識字人宜爾;惟讀書人亦然,真是黃金窟中一片寒骨。」 02.《隋唐演義》第一七回:「惠及是他最小兒子,倚著門廕,少不得做了官。目不識丁,胸無點墨。」 03.清.百一居士《壺天錄》卷中:「鄉曲塾師,儘有胸無點墨,識字甚寡,茫然於訓詁句讀,而踞坐皋比者。」 04.清.李伯元《南亭筆記》卷三:「江陰是鏡號明我,即小說《儒林外史》中之權勿用,其人胸無點墨,好自矜夸。」 05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二二回:「因為市上的書賈,都是胸無點墨的,只知道什麼書銷場好,利錢深,卻不知什麼書是有用的,什麼書是無用的。」
比喻人毫無學識。
參考詞語:「胸中無墨、腹無點墨」
王勃,唐代詩人,字子安,絳州龍門人。與楊炯、盧照鄰、駱賓王以詩文齊名,並稱「王楊盧駱」,亦稱「初唐四傑」。據說他在寫文章前,不先構思,只是先磨幾升墨水,一下子把它們喝個精光,然後拉起被子呼呼大睡。睡醒後,拿起筆來就開始寫,不一會兒就能寫出一篇文情並茂的好文章。當時的人都說,他肚子裡好像有寫好的文章,隨時可以拿出來。後來從反面立義,稱不能寫好文章、缺少文才的人為「胸中無墨」。如唐代杜佑《通典》所說的:「俚俗謂不能文者為胸中無墨。」亦轉而演變成「胸無點墨」這句成語,比喻人毫無學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