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脣槍舌劍

ㄔㄨㄣˊ ㄑㄧㄤ ㄕㄜˊ ㄐㄧㄢˋ
  1. 比喻辯論激烈,往來的言辭犀利。
    [例]兩位市長候選人在政見發表會上脣槍舌劍,說起話來毫不留情。

脣槍舌劍

ㄔㄨㄣˊ ㄑㄧㄤ ㄕㄜˊ ㄐㄧㄢˋ
  1. 脣如槍,舌如劍。比喻辯論激烈,言辭犀利。元.高文秀《澠池會》第一折:「憑著我脣槍舌劍定江山,見如今河清海晏,黎庶寬安。」也作「劍舌槍脣」、「舌劍脣槍」。

脣槍舌劍

ㄔㄨㄣˊ ㄑㄧㄤ ㄕㄜˊ ㄐㄧㄢˋ

脣如槍,舌如劍。比喻辯論激烈,言辭犀利。語或出元.丘處機〈神光燦.悲歡絕念〉詞。

用法

01.元.丘處機〈神光燦.悲歡絕念〉詞:「不在唇(脣)槍舌劍,人前鬥惺惺,廣學多知。」(源) 02.元.高文秀《澠池會》第一折:「憑著我唇(脣)槍舌劍定江山,見如今河清海晏,黎庶寬安。」 02.明.汪錂《春蕪記》第二五齣:「他要相凌併,故把這脣鎗(槍)舌劍陷你在錦陣花營。」 03.明.王玉峯《焚香記》第一九齣:「姻事空言,慢使脣鎗(槍)舌劍。」

比喻辯論激烈,言辭犀利。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舌劍脣鎗

典故說明

丘處機(西元1148~1227),字通密,道號長春子,金末元初全真道道士。以七十四歲高齡遠赴西域,勸說成吉思汗停止殘殺行為,並提出敬天愛民的治國想法。在道教史上,丘處機被奉為全真道「北七真」之一,為龍門派的祖師。他在政治上有遠見卓識和濟世安民的抱負,文學詩詞也有豐富的成果,目前流傳近五百首詩和一百五十首詞。其作品不追求辭藻之華麗,有樸實、明快之風格。詩詞中除宣揚道教理論外,還有部分反映社會狀況和人民生活。〈神光燦.悲歡絕念〉詞點出一般人常為世俗所困,對於如何求得大道,多感到迷惑。丘處機以為修道者不在於脣槍舌劍以爭論大道,亦不在追求學問淵博,唯有拋開世間塵勞,反樸歸真,才能修真得道。後來原文中的「脣槍舌劍」被摘出,成為一句成語,用來比喻辯論激烈,言辭犀利。又元代作家高文秀創作的雜劇《保成公徑赴澠池會》也使用了「脣槍舌劍」一詞,內容寫到趙國文臣藺相如兩次順利出使秦國,不辱使命。文中藺相如說:「這是一場不需要動到百萬士卒的戰爭,我的脣是槍,舌是劍,憑著銳利脣舌的犀利言辭,便能產生安定國家政權的效益。

書證

  1. 大會上,兩方陣營脣槍舌劍,各持己見,互不相讓。
  2. 今年的辯論比賽,各隊辯士在論辯中脣槍舌劍,過程相當精彩。
  3. 這件極具爭議的案子若提到會議上討論,勢必會引起一陣脣槍舌劍。
  4. 經過董事們一番脣槍舌劍的激辯,公司明年的營運方向終於達成共識。
  5. 雖然他倆常針對政治議題脣槍舌劍、激烈交鋒,但始終不影響彼此深厚情誼。

有提到「脣槍舌劍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