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王句踐躺臥在柴薪上,不時舔嘗苦膽,以警惕自己不忘所受的屈辱。比喻刻苦自勵,發奮圖強。典出《史記.卷四一.越王句踐世家》。
01.《朱子語類.卷一一一.朱子.論民》:「這須是上之人一切埽除妄費,臥薪嘗膽,合天下之智力,日夜圖求,一起而更新之,方始得。」 02.《宋史.卷四一三.趙必愿列傳》:「願陛下精思熟慮,約己愛民,必如勾踐之臥薪嘗膽,必如衛文公之帛衣布冠,可也。」 03.宋.蘇軾〈擬孫權答曹操書〉:「僕受遺以來,臥薪嘗膽,悼日月之逾邁,而歎功名之不立。」 04.《遼史.卷七一.天祚文妃蕭氏列傳》:「直須臥薪嘗膽兮,激壯士之捐身;可以朝清漠北兮,夕枕燕、雲。」 05.《明史.卷二七七.丘祖德列傳》:「國破君亡,此公等臥薪嘗膽、食不下咽時,顧置酒大會耶!」 06.明.無名氏《運甓記》第三一齣:「為臣子者,須當臥薪嘗膽,帶甲枕戈,為國家出一死力,排難解紛。」 07.明.王世貞《鳴鳳記》第二五齣:「小弟此去,敢不臥薪嘗膽?他日南還,共建大業,豈非至願乎!」 08.《聊齋志異.卷二.紅玉》:「僕之臥薪嘗膽者,固有日矣。」 09.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五回:「我這番舉動,也就如古人的臥薪嘗膽、吞炭漆身一般。」 10.《清史稿.卷四二六.李宗羲列傳》:「天下臣民,知皇上有臥薪膽之思,必共振敵愾同仇之氣。」
比喻刻苦自勵,發奮圖強。
參考詞語:「嘗膽臥薪、坐薪嘗膽、坐薪懸膽」
據《史記.卷四一.越王句踐世家》載,春秋末年,吳、越兩國經常打仗,在一次戰役中,越王句踐被吳王夫差打敗,困於會稽。後來經過一番努力,獲得夫差的赦免,回到越國。句踐回國後,刻苦自勵,夜晚就睡在柴薪上,並且在席位的上方懸掛一顆苦膽,不論是坐著或是睡前都會仰首看膽,就連吃飯的時候也會舔嚐苦膽,用來自我惕勵,不可忘掉會稽之恥。他最後終於滅掉吳國,雪恥復仇。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「臥薪嘗膽」,用來比喻刻苦自勵,發奮圖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