像在酒醉和睡夢中那樣醉醺醺、昏沉沉地過日子。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確、過得糊裡糊塗。語出宋.程頤〈明道先生行狀〉。 △「花天酒地」
比喻人糊裡糊塗或頹廢消沉地活著。貶義。
用在「消極放縱」的表述上。
「醉生夢死」及「花天酒地」都有生活頹廢的意思。 「醉生夢死」側重於表達迷糊、消沉的樣子、除用來比喻生活狀況、亦可用來比喻生活態度;「花天酒地」則側重於表達荒淫、放蕩、糜爛的生活實況、不可用來修飾生活態度。
醉生夢死 花天酒地 |
○ ☓ 有理想、有抱負的人每每胸懷大志、奮發圖強、絕不願意一輩子∼、渾渾噩噩地虛度過去? |
☓ ○ 他整天三朋四友、∼、不務正業地鬼混、如何能有成就? |
「醉生夢死」是用來形容人的生活目的不夠明確、恍恍惚惚、好像是喝醉或在睡夢中。宋代大儒程頤在〈明道先生行狀〉一文中、譴責當今學者說:「雖才高明智、膠於見聞、醉生夢死、不自覺也。」而這一切、乃源自於「道之不明」。正道無法彰明、則「邪誕妖異之說」橫行、迷惑人心、掩蔽良能、即使是聰明之士、亦因受異端邪說的蒙蔽、以致於心智無法清明。「醉生夢死」就用來比喻人糊裡糊塗地活著。另一位宋代大儒朱熹亦曾說過:「『百姓日用而不知』、便是不知所謂發生、亦不知所謂收斂、醉生夢死而已。」(見《朱子語類.卷一一六.朱子.訓門人四》)朱子認為一般人這樣一日過一日、懵懵懂懂、對一切事物的發生都不知其所以然、此即所謂「醉生夢死」。後人在使用此一成語時、則不僅止於指生活目標不明確的情況、有時會擴大到用於指稱生活頹廢消沉、如清末小說《東歐女豪傑》第三回:「你不見現在那些巴結官場的、崇拜黃金的、在溫柔鄉裡醉生夢死的人嗎?」此處所說的便是程度更為嚴重、沉湎於聲色場所中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