紙醉金迷
ㄓˇ ㄗㄨㄟˋ ㄐㄧㄣ ㄇㄧˊ
絢麗燦爛的金飾紙光令人迷醉。形容絢爛奪目。語本宋.陶穀《清異錄.卷下.居室門.金迷紙醉》。後用「紙醉金迷」比喻奢侈浮華的享樂生活。
△「燈紅酒綠」
用法
比喻奢侈浮華的享樂生活。
用在「侈華靡爛」的表述上。
例句
- 仗著祖先留下的產業、他每天紙醉金迷、不思振作。
- 原本樸實的他、受不了都會紙醉金迷的誘惑、賠上了光明前途。
- 過慣了紙醉金迷的日子、想要回歸平淡、得要有極大的決心才行。
- 繼承一筆龐大遺產後、他終日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、一副闊綽少爺模樣。
- 當年充斥著紙醉金迷、聲色犬馬的十里洋場、不知讓多少人沉淪、難以自拔。
- 自從交了個有錢的男友、她開始過起紙醉金迷的生活、整個人的氣質都變了。
- 只要想起當年那段荒唐、紙醉金迷的歲月、他就覺得對不起一直陪伴在身邊的妻子。
辨識
近義:花天酒地、燈紅酒綠
參考詞語:「金迷紙醉、金迷粉醉」
「紙醉金迷」及「燈紅酒綠」都可用來指享樂的生活。 「紙醉金迷」泛用於形容奢侈浮華的生活;「燈紅酒綠」可用於形容尋歡作樂的夜生活。
紙醉金迷 燈紅酒綠 |
○ ☓ 繼承一筆龐大遺產後、他終日過著∼的生活、一副闊綽少爺模樣。 |
☓ ○ 都會的夜生活、∼、多少尋歡客迷失於其間。 |
典故說明
「紙醉金迷」原作「金迷紙醉」。唐昭宗時、有個專門醫治毒瘡的醫生孟斧、他時常出入王宮為皇室成員治病、當時對宮室建築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後來他隱居蜀中時、特別將一個小房間布置得窗明几淨、使用的器物都貼上金紙、金光四射、十分耀眼。有人親眼看過、回去後跟人說:「在這個房間歇息、會讓人沉醉在絢爛奪目的光彩之中。」後來「紙醉金迷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、用來比喻奢侈浮華的享樂生活。
書證
- 清.梁紹壬《兩般秋雨盦隨筆.卷三.京師梨園》:「首善繁華之地、太平歌舞之時、幾處旗亭、能謳水調、誰家簫鼓、不按涼州。既紙醉以金迷、復花交而錦錯。」
- 清.梁章鉅《浪跡叢談.卷一一.人日疊韻詩其四》:「紙醉金迷地、風柔月大天。」
- 《孽海花》第七回:「一同下船、見船上紮著無數五色的彩球、夾著各色的鮮花、陸離光怪、紙醉金迷、艙裡卻坐著裊裊婷婷花一樣的人兒、抱著琵琶彈哩。」
- 《近十年之怪現狀》第三回:「說話之間、眾局陸續都到了、一時管弦嘈雜、釧動釵飛、紙醉金迷、燈紅酒綠、直到九點多鐘、方纔散席。」
《成語典》版本編號:2020_20241226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