絢麗燦爛的金飾紙光令人迷醉。形容絢爛奪目。語本宋.陶穀《清異錄.卷下.居室門.金迷紙醉》。後用「紙醉金迷」比喻奢侈浮華的享樂生活。 △「燈紅酒綠」
01.清.梁紹壬《兩般秋雨盦隨筆.卷三.京師梨園》:「首善繁華之地,太平歌舞之時,幾處旗亭,能謳水調,誰家簫鼓,不按涼州。既紙醉以金迷,復花交而錦錯。」 02.清.梁章鉅《浪跡叢談.卷一一.人日疊韻詩其四》:「紙醉金迷地,風柔月大天。」 03.《孽海花》第七回:「一同下船,見船上紮著無數五色的彩球,夾著各色的鮮花,陸離光怪,紙醉金迷,艙裡卻坐著裊裊婷婷花一樣的人兒,抱著琵琶彈哩。」 04.《近十年之怪現狀》第三回:「說話之間,眾局陸續都到了,一時管弦嘈雜,釧動釵飛,紙醉金迷,燈紅酒綠,直到九點多鐘,方纔散席。」
比喻奢侈浮華的享樂生活。
參考詞語:「金迷粉醉、金迷紙醉」
「紙醉金迷」及「燈紅酒綠」都可用來指享樂的生活。
「紙醉金迷」泛用於形容奢侈浮華的生活;「燈紅酒綠」可用於形容尋歡作樂的夜生活。 |
紙醉金迷 燈紅酒綠 ○ ㄨ 繼承一筆龐大遺產後,他終日過著∼的生活,一副闊綽少爺模樣。 ㄨ ○ 都會的夜生活,∼,多少尋歡客迷失於其間。
「紙醉金迷」原作「金迷紙醉」。唐昭宗時,有個專門醫治毒瘡的醫生孟斧,他時常出入王宮為皇室成員治病,當時對宮室建築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後來他隱居蜀中時,特別將一個小房間布置得窗明几淨,使用的器物都貼上金紙,金光四射,十分耀眼。有人親眼看過,回去後跟人說:「在這個房間歇息,會讓人沉醉在絢爛奪目的光彩之中。」後來「紙醉金迷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奢侈浮華的享樂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