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苟且」、行事馬虎草率、得過且過。語出《漢書.卷八六.何武王嘉師丹傳.王嘉》。「偷安」、貪圖眼前的安逸、不顧將來可能發生的危難。語出漢.賈誼《新書.數寧》。「苟且偷安」形容得過且過、只圖眼前安逸、不顧將來。
形容得過且過、只圖眼前安逸、不顧將來。
用在「貪圖安逸」的表述上。
「苟且偷安」係由「苟且」及「偷安」二語詞組合而成。 「苟且」見於《漢書.卷八六.何武王嘉師丹傳.王嘉》。王嘉(?∼西元前2)、西漢平陵人、字公仲、以明經射策甲科為郎、後為南陵丞、長陵尉。哀帝時為丞相、封新甫侯。哀帝寵幸佞臣董賢、王嘉極諫、被繫於獄中二十餘日而死、追諡忠。王嘉曾上疏哀帝論政、認為孝文帝時吏治清明、官員們盡忠職守、行事不會馬虎草率、得過且過。 「偷安」則見於漢.賈誼《新書.數寧》。賈誼(西元前200∼前168)、西漢洛陽人、為文學家兼政論家。文帝召為博士、超遷至太中大夫、所論列多見施行、因遭毀忌、出為長沙王太傅、遷為梁懷王太傅、後懷王墮馬死、誼自傷為傅無狀、年餘亦卒、世人稱為「賈太傅」、「賈長沙」、又稱為「賈生」。所著《新書》共十卷、內容主在懲秦之失、並對漢初君主提出各項治安策。賈誼在書中論到天下情勢、認為很多人都說如今天下已經安定、只有自己敢冒大不韙、說天下尚未安定。他又認為這些人並非愚者、看不清天下大勢、只是為了阿諛諂媚皇帝、所以故意說出和違背事實的話。這種行為、就好比把火放在木柴下面、然後躺在木柴上面、只因火尚未燒到、就覺得安、這是貪圖眼前的安逸、不顧將來可能發生危難的做法。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「苟且偷安」、用來形容得過且過、只圖眼前安逸、不顧將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