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夠過得去就暫且這樣過下去。※語或本宋.陸游〈雜詠〉詩。後用「得過且過」形容苟且偷安,不求上進。
01.元.陶宗儀《南村輟耕錄.卷一五.寒號蟲》:「五臺山有鳥,名『寒號蟲』,……比至深冬嚴寒之際,毛羽脫落,索然如鷇雛,遂自鳴曰:『得過且過。』」 02.《永樂大典戲文三種.小孫屠.第四出》:「孩兒,我聽得道你要出外打旋,怕家中得過且過,出去做甚的?」 03.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六五回:「我且有尺水行尺船,等什麼鷹神再來,我再做道理。寒號蟲還說是得過且過哩。」 04.《黑籍冤魂》第一回:「但是吃煙人的脾氣,總是得過且過,那一個是真心肯戒?」
形容苟且偷安,不求上進。
「得過且過」說的是一種能夠過得去就暫且過下去的生活態度。在宋代大詩人陸游的〈雜詠〉詩中,有一首寫到自己:「得過一日且一日,安知今吾非故吾?袖手明窗讀《周易》,不辜香飯一齋盂。」意思是說自己閒散下來,就這樣一天天過著,不過這樣的生活也不錯,能夠在明窗下靜讀《周易》,倒也不辜負那還能吃到口的香噴噴的飯。這裡的「得過一日且一日」,一般以為可能就是「得過且過」一語的典源。關於這句成語有個有趣的傳說:元.陶宗儀《南村輟耕錄.卷一五.寒號蟲》中記載:在五臺山上有一種鳥,每當春夏,全身羽毛絢麗豐滿,相當美麗。這時牠的叫聲聽起來好像得意地說:「鳳凰不如我!鳳凰不如我!」可是到了秋冬時,牠的羽毛全部脫落,變得十分難看。這時牠的叫聲聽起來就變成了:「得過且過!得過且過!」所以人們稱牠作「寒號蟲」或「寒號鳥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