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己不斷努力向上,永不懈怠。語出《易經.乾卦.象》。
01.《易經.乾卦.象》: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」(源) 02.《孔子家語.卷一.五儀解》:「仁義在身而色無伐,思慮通明而辭不專。篤行信道,自強不息。」 03.《晉書.卷六二.祖逖列傳》:「僕雖無才,非志不立,故疾沒世而無聞焉,所以自強不息也。」 04.南朝梁.劉峻〈辯命論〉:「此君子所以自強不息也,如使仁而無報,奚為修善立名乎?」 05.唐.吳兢《貞觀政要.卷三.君臣鑒戒》:「由此言之,功利居多,惟德與仁,願陛下自強不息,必可致也。」 06.《朱子語類.卷六九.易.坤》:「天行甚健,故君子法之以自強不息;地勢至順,故君子體之以厚德載物。」
自己不斷努力向上,永不懈怠。
參考詞語:「不息自強、自彊不息」
《易經》是記載大自然、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,古代帝王作為施政之用,百姓用為占卜事象之典籍,因此常用天體的運行來警示人們。《易經.乾卦》的象辭說: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」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」一語指日月星辰等天體的運行,周而復始,從未停止過,君子也必須效法天體的剛健不息,自己奮發圖強,永不停歇。其中的「不息」特別強調仁人君子們,要學習自然的強健,周而復始地運行,不論遭遇任何事,都能奮發不懈。後來「自強不息」就被用來指自己不斷努力向上,永不懈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