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逆,相契而無所違逆。「莫逆之友」指心意相投的朋友。語本《莊子.大宗師》。
01.《魏書.卷九○.逸士列傳.眭夸》:「(眭誇)高尚不仕,寄情丘壑……少與崔浩為莫逆之交。」 02.《周書.卷二二.柳慶列傳》:「機弟弘,……與弘農楊素為莫逆之交。」 03.《北史.卷五四.司馬子如列傳》:「膺之既宰相猶子,兼自有名望,所與遊集,盡一時名流,與邢子才、王元景等並為莫逆之交。」 04.《舊唐書.卷六六.杜如晦列傳》:「淹聰辯多才藝,弱冠有美名,與同郡韋福嗣為莫逆之交。」 05.《隋唐演義》第二三回:「當年寒舍,曾與仁兄有一拜之交,誓同生死患難,真莫逆之交。」 06.《老殘遊記》第七回:「此人當年在河南時,我們是莫逆之交。」 07.《近十年之怪現狀》第一回:「卻說子遷自從被逐回南,便終日在上海流離浪蕩,結識的朋友不少,卻沒有幾個是正經的……只有一個人,是他莫逆之交。」
心意相投的朋友。
參考詞語:「莫逆之友、莫逆之契、莫逆交、莫逆友」
莊子是戰國時期道家思想的著名代表人物,他在《莊子》一書中對生命的認識有許多闡述。例如在〈大宗師〉一文裡,記述子祀、子輿、子犁、子來等四人,互相談論道:「誰能把『無』當作頭,把『生』當作背脊,將『死』當作尾脊骨,或者是有誰能知道死生存亡是同為一體的,我就與他做朋友。」結果四個人都心領意會於生命來自於無而至於有,最後又歸於死亡─即無。因而四人相視而笑,彼此心意相通,遂結為至交好友。後來「莫逆之交」這句成語,就從原文「莫逆於心,遂相與為友」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心意相投、至好無嫌的朋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