刎頸之交
ㄨㄣˇ ㄐㄧㄥˇ ㄓ ㄐㄧㄠ
刎頸、用刀割脖子。「刎頸之交」指彼此可為對方割頸以明心意。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。語出《史記.卷八一.廉頗藺相如列傳》。
△「負荊請罪」
用法
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。
用在「生死之交」的表述上。
例句
- 我倆雖是金蘭之友、卻非刎頸之交。
- 八拜之交、情同手足;刎頸之交、義同生死。
- 今天我們誓為刎頸之交、從此有福同享、有難同當。
- 你我可算是刎頸之交了、今日你有事、我還能袖手旁觀嗎?
- 他平生交游廣闊、酒肉朋友多的是、刎頸之交一個也沒有。
- 他雖然不是我的刎頸之交、卻是我可以傾吐心聲的忘機之友。
- 你一直聲稱是我的刎頸之交、為什麼在我落難時你卻逃之夭夭呢?
- 我能有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已滿足、從未奢望要有所謂刎頸之交。
辨識
近義:生死之交
反義:狐朋狗友、酒肉朋友
參考詞語:「刎頸交、刎頸至交」
典故說明
據《史記.卷八一.廉頗藺相如列傳》載、戰國時代、趙國有藺相如和廉頗兩個賢臣。藺相如因為在與秦國的兩次外交攻防戰中、憑藉著勇氣與機智使趙國處於不敗之地、所以升任為上卿、朝廷朝會時的位置還在大將軍廉頗之上、廉頗因而十分不滿。他認為自己一直以來在戰場上出生入死、屢屢建功、而藺相如只不過是逞逞口舌之能、便從一個出身卑賤的門客高升至上卿、實在讓人無法忍受。廉頗於是宣稱:一定要找機會羞辱藺相如。藺相如聽說了以後、便刻意迴避廉頗、常常以生病為由不出席朝會。在路上遠遠地看到廉頗、也要車夫先把車拉開躲到一邊。結果、大家都認為藺相如畏懼廉頗、廉頗因此十分得意。藺相如雖然不以為意、但他的門客、親信卻對他怯懦的行為感到不滿、引以為恥、紛紛求去。這時藺相如才解釋說:「我敢公然地在朝廷上叱責秦王和羞辱他的臣子、又怎麼會怕廉將軍呢?只是想到秦國之所以至今不敢出兵攻打趙國、是因為對我們兩個人有所顧忌。如果我們互相爭鬥、有任何一方傷亡、都可能會使國家遭致兵禍。國家的安危當然重於私人的恩怨、所以我才會不斷地忍讓啊!」後來這番話傳到廉頗耳中、讓他覺得非常慚愧、於是脫了上衣、背負著荊條、親自到藺相如家認錯、請求原諒。寬宏大量的藺相如並不怪罪他、反而與他結交、兩人從此成為生死與共的好朋友。後來原文中的「刎頸之交」就用來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。
書證
- 《史記.卷八一.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「廉頗聞之、肉袒負荊、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。……卒相與驩、為刎頸之交。」(源)
- 《漢書.卷四五.蒯伍江息夫傳.蒯通》:「始常山王、成安君故相與為刎頸之交、及爭張黶、陳釋之事、常山王奉頭鼠竄、以歸漢王。」
- 《漢書.卷七七.蓋諸葛劉鄭孫毋將何傳.諸葛豐》:「夫以布衣之士、尚猶有刎頸之交、今以四海之大、曾無伏節死誼之臣。」
- 《南史.卷七二.文學列傳.檀超》:「蕭惠開為別駕、超便抗禮、……惠開欣然、更為刎頸之交。」
- 《隋書.卷七○.李密列傳》:「開皇中、襲父爵蒲山公、乃散家產、賙贍親故、養客禮賢、無所愛吝。與楊玄感為刎頸之交。」
- 《隋書.卷八五.宇文化及列傳》:「日夜聚博、約為刎頸之交、情相款昵、言無迴避。」
- 《舊唐書.卷二○.哀帝本紀》:「柳遜嘗為張濬租庸判官、又王溥監修日奏充判官、授工部侍郎、又與趙崇、裴贄為刎頸之交。」
- 《舊唐書.卷五六.杜伏威列傳》:「杜伏威、齊州章丘人也。少落拓、不治產業、家貧無以自給、每穿窬為盜。與輔公祏為刎頸之交。」
- 《舊唐書.卷一七O.裴度列傳》:「時翰林學士元稹、交結內官、求為宰相、與知樞密魏弘簡為刎頸之交。」
- 明.康海《中山狼》第四折:「那負朋友的、受他的周濟、虧他的遊揚、真是如膠似漆、刎頸之交。」
- 明.無名氏《鬧銅台》第五折:「今在一處、結為刎頸之交、同心合意、生死相護。」
- 清.張潮《幽夢影》:「一介之士、必有密友、密友不必定是刎頸之交。」
《成語典》版本編號:2020_20241226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