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種流行於東南亞地區的球類運動。舊名踢網籃球,於西元1990年被納入亞運正式項目。可分為民俗體育及正式比賽兩種:前者有如踢毽子,後者之場地及進行方式與排球相似。球場中央架網,兩邊各設一發球圈,球由單層藤條編成。比賽時兩隊各三位球員,以腳踢球過網至對方場地,使球不落地者為勝。比賽採三戰兩勝制,每局十五分,其中一隊先得八分時也可換邊。[例]據說藤球運動源於十五世紀蘇丹國統治的麻六甲一帶,而今則流行於東南亞地區。
《國語辭典簡編本》版本編號:2014_20241226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
一種流行於東南亞地區的球類運動。舊名踢網籃球,於西元一九九○年被納入亞運正式項目。可分為民俗體育及正式比賽兩種:前者有如踢毽子,後者之場地及進行方式與排球相似,因此又名「腳踢的排球」。球場中央架網,兩邊各設一發球圈,球由單層藤條編成。比賽時兩隊各三位球員,以腳踢球過網至對方場地,使球不落地者為勝。比賽通常採三戰兩勝制,每局二十一分。如:「據說藤球運動源於十五世紀蘇丹國統治的麻六甲一帶,而今則流行於東南亞地區。」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版本編號:2015_202412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