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車、音ㄉㄤ ㄔㄜ、立於車道中、後世或將「當」解為「擋」之假借、讀作ㄉㄤˇ。「螳臂當車」指螳螂立於車道中、舉起雙臂、妄想要阻擋車子前進。比喻不自量力。#語本《莊子.人間世》。 △「蚍蜉撼樹」
比喻不自量力。
用在「極為困難」的表述上。
參考詞語:「當車螳臂、螳臂拒輪、螗螂之臂、螳螂當車」
「螳臂當車」及「蚍蜉撼樹」都是用來比喻不自量力。 「螳臂當車」側重於妄圖阻止;「蚍蜉撼樹」則側重於妄圖動搖。
螳臂當車 蚍蜉撼樹 |
○ ☓ 任何人企圖阻礙改革的腳步、都將只是∼、毫無作用。 |
☓ ○ 儒家學說自有長處、不是他∼所能動搖的。 |
春秋時代魯國賢人顏闔很有才學、衛靈公聘他為太子的老師、但是太子仗著自己是未來的國君、不理會顏闔的管教、於是顏闔去請教衛國大夫蘧伯玉說:「如果放任太子為所欲為、未來國家就會遭殃、但是如果嚴格管教太子、又怕他懷恨在心、我該怎麼辦才好?」蘧伯玉為顏闔分析利弊、並打了這樣一個比喻:「你知道螳螂嗎?一隻螳螂站在車道中奮舉雙臂、想要阻擋行進中的車子、這是不知自己無法勝任、高估了自身的才能。你要警惕和謹慎啊!想要運用才學把太子教好、和螳螂想要擋下車子、其實是差不多的行為。」後來「螳臂當車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、用來比喻不自量力。至於「螳臂當車」的「當」字讀音、有ㄉㄤ、ㄉㄤˇ二種說法:若貼緊典故原文「怒其臂以當車轍」句、當理解為「螳螂舉臂立於車行路線中」、「當」讀為ㄉㄤ;今人理解此語、則常將「當」視為「擋」的假借、全句則解為「螳螂舉臂阻擋行車」、「當」讀為ㄉㄤ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