蚍蜉,一種大蟻。「蚍蜉撼樹」指大螞蟻妄圖以自我之力去搖動大樹。比喻不自量力。※#語或本唐.韓愈〈調張籍〉詩。 △「螳臂當車」
01.《五代史平話.周史.卷上》:「有人詠一首詩道:『北漢劉崇敢伐喪,蚍蜉撼樹不知量。天戈一指士爭奮,鼠竄狼奔返晉陽。』」 02.《續傳燈錄.卷一六.吉州禾山德普禪師》:「圭峰清涼國師所印可,汝敢雌黃!蚍蜉撼樹,汝今是矣。」 03.清.錢大昕《十駕齋養新錄.卷一三.史通》:「要之蚍蜉撼樹,言匪由衷,柳翳隱形,志在避禍,千載之下,必有心知其意而莫逆者。」 04.《花月痕》第一回:「蚍蜉撼樹學究高談,花月留痕稗官獻技。」 05.《飛龍全傳》第四八回:「北漢勤兵因伐喪,蚍蜉撼樹不知量。旌旗一指兵爭奪,鼠竄狼奔過晉陽。」 06.清.何文煥〈歷代詩話考索〉:「若前明晦伯元瑞之於升菴,各挾己見,所論又未盡允確,難免蚍蜉撼樹之譏。」
比喻不自量力。
反義:泰山壓卵
參考詞語:「撼樹蚍蜉、蚍蜉撼木」
撼,音ㄏㄢˋ,搖動。不可寫作「憾」。
韓愈,唐河陽人。通六經百家之學,一生推崇儒家而排斥佛老,為古文大家,後世治古文者多所取法。在中唐時期,李白和杜甫的詩並不被重視,還有人詆毀他們的作品,韓愈並不苟同,於是寫了這首〈調張籍〉詩給好友張籍,詩中充分表現出對李白和杜甫作品的傾慕之情。其中「李杜文章在,光燄萬丈長。不知群兒愚,那用故謗傷。蚍蜉撼大樹,可笑不自量」等句,更是直接給予李白、杜甫最高的評價。認為李杜作品成就優異,那些企圖詆毀李杜的人,就像是螞蟻妄想以一己之力搖動大樹,這是多麼可笑,多麼不自量力。後來「蚍蜉撼樹」這句成語,就從詩中「蚍蜉撼大樹」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不自量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