將要進棺材。指年紀已大,壽命將盡。語本《左傳.僖公二十三年》。
01.宋.朱熹〈與留丞相劄子三〉:「今年六十有一,衰病侵凌,行將就木,乃欲變心從俗,以為僥倖俸錢祿米之計,不亦可羞之甚乎!」 02.清.和邦額《夜譚隨錄.卷三.霍筠》:「老奴豈不作如是想,第恐行將就木,不克見此榮華耳。」 03.《痛史》第二五回:「難得兩位義士,不忘先朝,但老夫行將就木,只求晚年殘喘,與聖朝草木,同沾雨露之春足矣,何敢多事!」
指年紀已大,壽命將盡。
晉公子重耳,是晉獻公的次子,因為獻公晚年十分寵愛驪姬,想要改立驪姬的兒子為太子,結果太子申生被迫自殺,重耳在狐偃、趙衰等臣子的掩護下逃亡國外十九年,先後到過狄、衛、齊、曹、宋、鄭、楚、秦諸國。他在狄國住了十二年,並且娶季隗為妻,生下伯鯈(ㄔㄡˊ)、叔劉。後來決定離開狄國前往齊國時,他要季隗等他二十五年,如果沒有回來就改嫁。季隗則表明說她已經二十五歲,再過二十五年就是快要進棺材的老太婆了,堅持要等他。後來重耳借助秦穆公的力量回到晉國,即位成為晉文公,並依言將季隗接回國。後來「行將就木」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指年紀已大,壽命將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