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日薄西山

ㄖˋ ㄅㄛˊ ㄒㄧ ㄕㄢ
  1. 太陽已經接近西邊的山。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,殘生將盡。
    [例]老先生雖身患諸多疾病,生命已日薄西山,但仍樂觀面對每一天。

日薄西山

ㄖˋ ㄅㄛˊ ㄒㄧ ㄕㄢ
  1. 太陽已經接近西邊的山。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,殘生將盡。《文選.李密.陳情表》:「但以劉日薄西山,氣息奄奄,人命危淺,朝不慮夕。」《宋史.卷二五六.趙普傳》:「蓋臣已日薄西山,餘光無幾,酬恩報國,正在斯時。」也作「西山日薄」、「西山日迫」。

日薄西山

ㄖˋ ㄅㄛˊ ㄒㄧ ㄕㄢ

薄,迫近之義。「日薄西山」指太陽迫近西邊的山,比喻人已近老,生命將盡。語出《漢書.卷八七.揚雄傳》。後亦用「日薄西山」比喻事物接近衰亡「日薄崦嵫」、「奄奄一息

用法

太陽快下山之時。&比喻人已近老,生命將盡。&比喻事物接近衰亡。

用在「落日餘暉」的表述上。&用在「垂老暮年」的表述上。&用在「氣勢衰竭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我們今天去遠足,到日薄西山,才愉快地回家。
  2. 這山裡的景色,無論旭陽初昇或日薄西山,總是氣象萬千,煞是好看。
  3. 我年事已高,日薄西山,活一天算一天罷了!
  4. 老太太日薄西山,命在旦夕,卻仍盼望遠方子女歸來
  5. 我雖已是日薄西山的人,但古人不是說夕陽無限好嗎?
  6. 有些傳統產業真是到了日薄西山的景況,很難維持下去。
  7. 眼看自己一手建立的企業,已呈現日薄西山的暮氣,他內心真有說不出的感慨!

辨識

近義:人命危淺命在旦夕風中殘燭奄奄一息朝不保夕

反義:旭日初升身強力壯春秋鼎盛

參考詞語:「西山日薄、日薄西隅、西山日迫

薄,音ㄅㄛˊ。迫近、接近。不可寫作「簿」。

典故說明

漢代的辭賦家揚雄博學多聞,喜歡寫賦,早年最欣賞司馬相如的作品,常常模仿他的風格。後來覺得戰國時屈原的文才比司馬相如更好,但他懷才不遇,投江自殺。揚雄每次讀到他的作品〈離騷〉,都為他對國家的忠心以及被害遭貶的憂傷而感動不已,但他並不贊同屈原自殘的行為。揚雄一生淡泊名利,安貧樂道,認為受重用與否是命運,自己無法掌握。不得意時就該像龍蛇般沈潛在水中,等待機會來臨。所以他常取用〈離騷〉的詞句寫文章來論述屈原,其中有兩句「臨汩羅而自隕兮,恐日薄於西山」,就是他認為屈原自己在〈離騷〉裡寫到「老冉冉其將至」、「日忽忽其將暮」等,覺得自己來日無多,希望上天能多留點時間,讓他有一展抱負的機會,但最後為何又走上絕路呢?揚雄在句子裡用太陽西沉來比喻生命即將到盡頭,後來「日薄西山」演變成語,就被用來比喻人已近老,生命將盡;或事物接近衰亡。

書證

  1. 《漢書.卷八七.揚雄傳》:「精瓊靡與秋菊兮,將以延夫天年;臨汩羅而自隕兮,恐日薄於西山。」(源)
  2. 《三國志.卷一一.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.管寧》裴松之注引《傅子》:「雖貪清時,釋體蟬蛻。內省頑病,日薄西山。」
  3. 《晉書.卷九二.文苑列傳.趙至》:「雞鳴戒旦,則飄爾晨征;日薄西山,則馬首靡託。」
  4. 晉.李密〈陳情表〉:「但以劉日薄西山,氣息奄奄,人命危淺,朝不慮夕。」
  5. 《宋史.卷二五六.趙普列傳》:「蓋臣已日薄西山,餘光無幾,酬恩報國,正在斯時。」
  6. 宋.朱熹〈百丈山記〉:「日薄西山,餘光橫照,紫翠重疊,不可殫數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日薄西山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