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風燭殘年

ㄈㄥ ㄓㄨˊ ㄘㄢˊ ㄋㄧㄢˊ
  1. 風燭,在風中搖晃的燭火。「風燭殘年」形容人到老年,身體衰弱,所剩年歲不多。就像風中的燭火,隨時都會熄滅
    [例]風燭殘年的老人,除了良好的醫療照護,最需要的是親情和關懷。

風燭殘年

ㄈㄥ ㄓㄨˊ ㄘㄢˊ ㄋㄧㄢˊ
  1. 風中的燭火,隨時可能熄滅。比喻臨近死亡的晚年。《蕩寇志》第六回:「你日後出頭,為國家出身大汗,老夫風燭殘年,倘不能親見。」

風燭殘年

ㄈㄥ ㄓㄨˊ ㄘㄢˊ ㄋㄧㄢˊ

風燭」、燈燭在風中搖曳、明暗不定、也極易滅熄。比喻人生命可危。語本古辭〈怨詩行〉。「殘年」、暮年。語出《列子.湯問》。「風燭殘年」形容人身體孱弱、不久於世的晚年。

用法

形容人身體孱弱、不久於世的晚年。

用在「垂老暮年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已是風燭殘年的他、昔日戰場上的英姿已不復可見
  2. 雖已屆風燭殘年、只要有心、依然可以對社會作出貢獻。
  3. 邁入風燭殘年的無依老兵、需要社會大眾的援助及關懷。
  4. 身邊有兒孫承歡膝下、是讓風燭殘年的老人感到最欣慰的事。
  5. 戰火中、他失去了親愛的家人、只能一個人孤寂地度過風燭殘年。
  6. 聽到兒子受獎時所說的感言、已是風燭殘年的父親感動得流下淚來。
  7. 他年輕時好賭成性、導致夫妻離異、如今風燭殘年、心生悔悟、但已為時太晚。

辨識

近義:日薄西山行將就木風中殘燭

反義:年富力強春秋鼎盛

典故說明

「風燭殘年」係由「風燭」及「殘年」二語詞組合而成。 「風燭」即「風中之燭」、意指燈燭在風中搖晃、隨時都有可能被吹滅、比喻身體孱弱、生命即將消逝。 「風燭」一詞見於古辭〈怨詩行〉、此詩內容感嘆人的生命脆弱而短暫、隨時光流轉、頃刻間就如風中的燭火、岌岌可危。 「殘年」則見於《列子.湯問》中一則愚公移山的故事。相傳太行、王屋兩山本在河南、漢水之間、愚公住在兩山之北、兩座大山的阻擋使他出入非常不便。高齡九十的他、於是率領著家人、一鏟一鏟地想把山鏟平。住在附近的智叟看了、笑著阻止他說:「你真傻啊!你以為自己還能活多久?別說把山剷平、我看你連稍微毀損它的能力都沒有。」愚公聽了並不為所動、仍是繼續堅持下去、終於天帝被他的毅力所感、把兩座大山給移走了。 「殘年」一詞即見於智叟嘲笑愚公的話:「以殘年餘力、曾不能毀山之一毛;其如土石何?」意思是說愚公九十歲了、能存活的日子本來就不多、不可能做出什麼成績。 「殘年」即指暮年、老年。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「風燭殘年」、用來形容人身體衰弱、不久於世的晚年、例如清代小說《蕩寇志》第七六回:「賢侄、但願可憐見、著你日後出頭國家出身大汗。老夫風燭殘年、倘不能親見、九泉下也兀自歡喜。」這裡便是以「風燭殘年」比喻年事已高、不久於世。

書證

  1. 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一回:「再說設或生個不肖之子、漫講得濟、只這風燭殘年、沒的倒得眼淚倒回去、望肚子裡流。」
  2. 《蕩寇志》第七六回:「賢侄、但願天可憐見、著你日後出頭為國家出身大汗。老夫風燭殘年、倘不能親見、九泉下也兀自歡喜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風燭殘年」

有提到「風燭殘年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