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人因行為失當、而使親人痛心、仇人稱快。語本《後漢書.卷三三.朱浮列傳》。
一個人因行為失當、而使親人痛心、仇人稱快。
用在「處事不當」的表述上。
據《後漢書.卷三三.朱浮列傳》載、西漢末年天下紛亂之際、彭寵協助劉秀、率領手下精銳搬運糧草、使劉秀大軍免於缺糧之苦。彭寵覺得自己功勞很大、自認光武帝應該會封他為王、但光武帝只封他當「漁陽太守」、職位在另位開國功臣朱浮之下、令彭寵十分不滿。朱浮將彭寵的不滿報告光武帝、光武帝即召彭寵回京。原本朱浮與彭寵即不合、如今朱浮又向光武帝告狀、彭寵大怒、不僅不打算聽令回京、並且帶兵攻打朱浮。朱浮知道後寫了封信勸告彭寵:「如今天下才稍稍穩定、百姓希望有安定的生活。你不應自恃有功而傲慢無禮、為了私仇而興兵造反。這樣做只會使自己人傷心、而讓敵人感到高興啊!」後來「親痛仇快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、用來指一個人因行為失當、而使親人痛心、仇人稱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