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精粹而富節奏的語言文字來表現美感、抒發情緒的文體。一般與「文」相對。[例]新詩、古詩、近體詩
六經之一,即《詩經》。共三百零五篇,採集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的宗廟樂章和各國風謠,為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。[例]詩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思無邪。(《論語.為政》)
《國語辭典簡編本》版本編號:2014_20250326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
名
文體名。一般與「文」相對。指以精粹而富節奏的語言文字來表現美感、抒發情緒的藝術性作品。《文選.陸機.文賦》:「詩緣情而綺靡,賦體物而瀏亮。」唐.白居易〈與元九書〉:「詩者,根情,苗言,華聲,實義。」
六經之一,即《詩經》。《論語.為政》:「子曰:『《詩三百》,一言以蔽之,曰思無邪。』」唐.韓愈〈進學解〉:「《易》奇而法,《詩》正而葩。」
動
詠誦。《史記.卷一一七.司馬相如傳》:「詢封禪之事,詩大澤之博,廣符瑞之富。」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版本編號:2015_20250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