諱、隱諱。莫如、不如。深、重大。「諱莫如深」指沒有什麼比重大的事更需要嚴守祕密的了、形容隱瞞重大的醜聞。語出《穀梁傳.莊公三十二年》。後用以比喻將事情隱瞞得非常嚴密、不為外人所知。 △「守口如瓶」
比喻將事情隱瞞得非常嚴密、不為外人所知。
用在「隱密不言」的表述上。
諱、音ㄏㄨㄟˋ。隱瞞、有所保留。不可寫作「偉」。
「諱莫如深」之「諱」、為隱諱、避諱之意。「深」、是重大之事。原是指隱瞞重大的醜聞、出自《穀梁傳.莊公三十二年》。魯莊公非常寵愛妃子孟任、因此想讓孟任所生的兒子子般繼任為國君、但莊公還有幾個兄弟也有資格繼承王位、因此王儲之事一直懸宕未決。莊公臨終前、問他的弟弟叔牙誰可以繼承?叔牙推薦另一位兄弟慶父、但莊公對慶父有心結、並不贊同。又問另一位兄弟季友、季友回答:「我願盡全力支持子般繼任。」莊公聽了才放心。後來季友設計毒死了叔牙、等莊公去世後、就輔佐子般代行國事。但這種作法引起慶父不服、於是派人將子般殺害、立莊公的另一個兒子閔公為國君。兩年後、又將閔公殺害、並再意圖謀害繼位的僖公。僖公也是莊公的兒子、慶父打算斷絕莊公的後代、便可名正言順繼承王位。不料僖公已先被季友帶出國、慶父眼見計畫落空、不得不逃出魯國、前往齊地的莒國避難。季友後來將僖公帶回魯國繼承王位、另一方面要求莒國交出慶父。慶父在押解回國的途中、要求僖公原諒未果後、自縊而亡。慶父為奪王位兩弒嗣君、致使魯國動盪不安、後因而有「慶父不死、魯難未已」之語、比喻首惡不除、則禍亂不能平息。孔子將這段歷史寫入《春秋》中、但對於慶父出奔、只寫了一句:「公子慶父如齊。」「如」是去之意、也就是對這段歷史、孔子只說慶父去了莒國、但實際上慶父是逃往莒國的、為什麼用「如」字而不用表示「逃」的「奔」字呢?《穀梁傳》說:「諱莫如深、深則隱、茍有所見、莫如深也。」意思是孔子認為這段歷史是魯國的重大醜聞、沒有什麼事情比這更需要避諱的了。這樣的解釋、充分表達出孔子用沉重悲痛的心看待這場國家悲劇。後來「諱莫如深」被用來比喻將事情隱瞞得非常嚴密、不為外人所知、而不專指國家大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