趁火打劫
ㄔㄣˋ ㄏㄨㄛˇ ㄉㄚˇ ㄐㄧㄝˊ
趁人家裡失火時搶劫財物。比喻乘人之危、從中取利。※語或出清.徐珂《清稗類鈔.盜賊類.趁火打劫》。
用法
比喻趁人之危、從中取利。
用在「趁機謀利」的表述上。
例句
- 人家有難時還趁火打劫的人、真是可恥。
- 經過一番折騰、警方終於把這幾個趁火打劫的傢伙抓起來了。
- 這幾個商人遇到災荒不但沒有助人、反而趁火打劫、大發國難財。
- 對手可能會在我們公司危急時趁火打劫、掠奪市場、大家要有警覺。
- 你明明知道他們家現在的處境、竟然還想趁火打劫、撈上一筆、真是不應該。
- 周老闆很清楚劉小姐家的狀況、不但沒及時伸出援手、反而趁火打劫、落井下石。
辨識
近義:乘人之危、落井下石
反義:急人之難、雪中送炭、濟困扶危
典故說明
「趁火打劫」是趁人家裡失火、一片慌亂時搶劫財物、也就是乘人之危。所以清.徐珂《清稗類鈔.盜賊類》裡解釋「趁火打劫」的狀況時、便說這些盜賊都是臨時起意居多、遇到人家家裡失火時、即趕快召來同伙進入火場、看到東西就搬。主人加以阻止時、他們還理直氣壯地說:「我是幫你把財物搬到我家寄放。」所以徐珂最後下結論說他們是「倉猝起意、利人之危而乘之耳。」後來「趁火打劫」不一定限定於趁人失火時搶劫財物、語義擴大到凡是乘人之危、從中取利者都可以使用。
書證
- 清.徐珂《清稗類鈔.盜賊類.趁火打劫》:「有所謂趁火打劫者、臨時之盜也。」(源)
- 《何典》第八回:「眾鬼也就趁火打劫、搶了好些物事、一鬨出門。」
- 《黃繡球》第三回:「怕的是越來越多、容不下去、而且難免有趁火打劫、順手牽羊的事。」
《成語典》版本編號:2020_20241226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