腿腳因傷病,以致走路時姿態不正常。[例]跛腳
《國語辭典簡編本》版本編號:2014_20250326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
形
腳有殘疾,走起來身體歪歪斜斜,不能平衡。如:「跛腳」。《穀梁傳.成公十年》:「衛孫良夫跛。」《太平廣記.卷一二七.盧叔敏》引《逸史》:「驅跛牛者,乃殺盧生賊也。」宋.梅堯臣〈田家語〉詩:「盲跛不能耕,死亡在遲速。」
名
腳有殘疾的人。《北史.卷三.魏本紀.高祖孝文帝》:「路見眇跛,停駕親問,賜衣食,復終身。」明.吳寛〈榆〉詩:「古人無棄物,守圃常用跛。」
副
歪斜、偏倚。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遊毋倨,立毋跛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跛,偏也,謂挈舉一足,一足蹋也。立宜如齊,雙足並立不得偏也。」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版本編號:2015_20250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