→冒頓
以頭或腳碰觸地面。[例]頓首、頓腳
暫停、停留。[例]停頓
安置、放置。[例]安頓
整治。[例]整頓
疲倦。[例]困頓、委頓
立刻、突然。[例]頓悟、茅塞頓開
量詞。計算吃飯、斥責等行為次數的單位。[例]吃一頓飯、痛打一頓
《國語辭典簡編本》版本編號:2014_20241226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
參見「冒頓」條。
動
以頭或足叩地。如:「頓首」、「頓腳」。唐.杜甫〈兵車行〉:「牽衣頓足攔道哭,哭聲直上干雲霄。」
暫停、停留。如:「停頓」。《文選.郭璞.遊仙詩七首之四》:「六龍安可頓,運流有代謝。」
安置、放置。如:「安頓」。宋.楊萬里〈城頭秋望〉詩二首之一:「秋光好處頓胡床,旋喚茶甌淺著湯。」
整治。如:「整頓」。《資治通鑑.卷二.周紀二.顯王四十八年》:「夫賢者,其德足以敦化正俗,其才足以頓綱振紀。」
屯兵、駐紮。通「屯」。《韓非子.五蠹》:「萬乘之國,莫敢自頓於堅城之下,而使強敵裁其弊也。」
形
疲倦。如:「困頓」、「委頓」。《孫子.謀攻》:「必以全爭於天下,故兵不頓而利可全。」
鈍、不鋒利。漢.賈誼〈治安策〉:「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,而芒刃不頓者,所排擊剝割,皆眾理解也。」
傾倒、毀壞。《資治通鑑.卷六五.漢紀五十七.獻帝建安十三年》:「舟船戰具,頓廢不脩。」
名
量詞。計算吃飯、斥責等行為次數的單位。如:「吃一頓飯」、「痛打一頓」。
姓。如漢代有頓琦。
副
立刻、突然。如:「頓悟」、「茅塞頓開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五回:「勘破三春景不長,緇衣頓改昔年妝。」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版本編號:2015_202412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