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常把說出來的話都吃下去,因而變得肥胖。比喻經常說話不守信用。語本《左傳.哀公二十五年》。
01.明.李開先〈水風臥吟樓記〉:「此予事而掛客懷,何也?不以食言而肥,不因苦吟而瘦,試以數語為記,請覽而教正之,如何?」 02.清.珠泉居士《續板橋雜記.卷中.麗品》:「湯四、湯五,揚州人,姿首皆明艷,而四姬尤柔曼豐盈。余嘗戲之曰:『子好食言而肥歟?』姬不解,誤以言為鹽,率爾對曰:『吾素不嗜鹽。』聞者絕倒。」
比喻經常說話都不守信用。貶義。
據《左傳.哀公二十五年》載,春秋魯哀公二十五年六月,魯哀公從越國回來,與前來五梧迎接他的大夫季康子、孟武伯會合,並且設宴飲酒,由孟武伯代表向哀公敬酒祝壽。孟武伯十分厭惡為哀公御車的寵臣郭重,在宴席上就問他:「你為什麼這麼肥胖?」當下季康子認為孟武伯說話失當,要罰他飲酒。而哀公則是因為季康子和孟武伯時常失信於他,於是指桑罵槐地說:「是食言多矣,能無肥乎?」意思是,他把太多說出來的話又吃下去,怎麼能不肥呢?「食言而肥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說話不守信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