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馬首是瞻

ㄇㄚˇ ㄕㄡˇ ㄕˋ ㄓㄢ
  1. 原指作戰時,士兵依主將的馬頭決定前進的方向。比喻一切進退完全聽從他人指揮。語本《左傳.襄公十四年》。
    [例]今後一切作為,唯君馬首是瞻。

馬首是瞻

ㄇㄚˇ ㄕㄡˇ ㄕˋ ㄓㄢ
  1. 瞻,看。馬首是瞻原指作戰時,士兵依主將的馬頭決定前進的方向。後比喻毫無主見,服從指揮或跟隨他人進退,不敢稍加違背。

馬首是瞻

ㄇㄚˇ ㄕㄡˇ ㄕˋ ㄓㄢ

瞻,看。「馬首是瞻」指士兵依據主將的馬頭來決定前進的方向,比喻服從指揮或跟隨他人進退。語出《左傳.襄公十四年》。 「塞井夷灶」

用法

01.《左傳.襄公十四年》:「荀偃令曰:『雞鳴而駕,塞井夷竈,唯余馬首是瞻!』 」(源) 02.《魏書.卷一八.太武五王列傳.廣陽王》:「今者相與還次雲中,馬首是瞻,未便西邁,將士之情,莫不解體。」 03.明.胡繼宗《書言故事大全.卷一一.禽獸比喻類》:「隨人所往,惟馬首是瞻。」 04.清.龔自珍〈與吳虹生書〉其六:「此游作何期會,作何章程,願惟命是聽,惟馬首是瞻,勝于在家窮愁也。」

比喻服從指揮或跟隨他人進退。

例句

  1. 用在「服從指引」的表述上。

辨識

近義:亦步亦趨唯命是從唯命是聽

反義:各行其是、馬首靡託

參考詞語:「馬首前瞻

典故說明

《左傳》裡記載魯襄公十四年時,晉國會同魯、齊、宋、鄭等國軍隊伐秦,要報三年前櫟地一戰之仇。聯軍到了涇水邊就停住了,不肯渡河。晉國大夫叔向去找魯將叔孫穆子商量該怎麼辦,叔孫穆子便引了《詩經》的話:「匏有苦葉,濟有深涉,深則厲,淺則揭。」意思是匏瓜也有苦葉,渡河也會遇到深的地方。水深的話就直接下水渡河,水淺的話就撩起衣服過去。要聯軍渡過涇水,繼續朝秦國進攻。叔向聽了,就回去準備船隻渡河。秦國看聯軍集中在涇水邊,派人在涇水上游下毒,因此而毒死了不少聯軍士兵。鄭國軍隊的首領子蟜非常生氣,率先出兵和秦軍交戰,各國軍隊也跟著開打,但開戰好一段時間都攻不下來。這時,晉國中軍將領荀偃下令說:「我們等天一亮,雞一叫就出征,做好填井毀灶的善後工作,然後跟著我的馬行動,我的馬頭朝向哪裡,你們就跟著哪個方向走。」下軍的將領欒黶一向和荀偃處不來,聽了荀偃的話不服氣地說:「晉國從沒有人下這種命令,我偏要把馬頭向東回國。」欒黶說完把馬頭一調就走,他的部下也跟著撤兵。荀偃看到這種情況,很後悔下了這道命令,造成自家軍隊的分裂,心想這樣非但不能打勝仗,還可能會敗北,只好下令撤軍回國,結束了這場戰爭。荀偃這道命令中,有「馬首是瞻」四個字,就是要晉軍跟著他的馬頭方向前進。後來「馬首是瞻」被用來比喻服從指揮或跟隨他人進退

書證

  1. 這個企劃案是你提出,我們就以你馬首是瞻,全力配合。
  2. 在軍隊裡,士兵必須以長官的命令馬首是瞻,不能有所遲疑。
  3. 大家向來行事以他馬首是瞻,是因為他為人公正無私,又有才識。
  4. 你是大家推舉出來的組長,我們當然是以你馬首是瞻,任憑調度差遣。
  5. 他雖然沒選上理事長,但仍很有風度地表示會以新理事長馬首是瞻,繼續為工會效命。

有提到「馬首是瞻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