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「觸目驚心」。見「觸目驚心」條。01.唐.張彥遠《法書要錄.卷四.唐張懷瓘文字論》:「如觀之欲其駭目驚心、肅然凜然、殊可畏也。」02.《三俠五義》第三八回:「忽聽包公咳嗽、包興連忙執燈、掀起簾子、來至裡屋內。剛要將燈往桌上一放、不覺駭目驚心、失聲道:『哎喲!』」
參考詞語:「觸目驚心」
此處所列為「觸目驚心」之典故說明、提供參考。「觸目驚心」原作「觸目崩心」。據《南齊書.卷三二.豫章文獻王列傳》載、南齊豫章文獻王蕭嶷過世後、受過他恩惠的樂藹在寫給沈約的書信中說、自己原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西州窮士、因為受到蕭嶷的重用、才能有今天衣食無缺的生活。隨著時間消逝、緬懷追尋蕭嶷遺留的功業、目光所及、令人內心深受衝擊。後來「觸目驚心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、用來形容事情景況、令人震驚。出現「觸目驚心」的書證如明.王世貞《鳴鳳記》第九齣:「李大人、聞言興慨、觸目驚心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