鮮、少。「鮮廉寡恥」即「寡廉鮮恥」。見「寡廉鮮恥」條。01.宋.李綱〈建炎進退志總敘上之上〉:「自崇觀以來、朝廷不復敦尚名節、故士大夫鮮廉寡恥、不知君臣之義。」02.宋.陳亮《陳亮集.卷一三.辯士傳序》:「及至列國之際、強弱之相形、眾寡之相傾、一時鮮廉寡恥之徒往來乎其間、搖吻鼓舌、劫之以勢、誘之以利。」
參考詞語:「寡廉鮮恥」
此處所列為「寡廉鮮恥」之典故說明、提供參考。司馬相如、字長卿、漢蜀郡成都人。有一年、漢武帝派唐蒙修治經略夜郎、僰(ㄅㄛˊ)中二地。由於唐蒙徵集民工過多、又用「軍興法」殺了大帥、使巴蜀百姓大為震驚恐懼。武帝聽到這種情況、就派司馬相如去責備唐蒙、發布了一份文告(喻巴蜀檄〉、告訴巴蜀人民唐蒙的舉動皆非皇上本意、並且懇切要求巴蜀官民了解和支持皇上開發西南夷的行動。檄文中提到:被徵召行役的人、有的自相殘殺、有的逃跑、這不是為臣者的節操。但這不全是應徵者的罪過、而是「父兄之教不先、子弟之率不謹也;寡廉鮮恥、而俗不長厚也」。其意思是說父兄們平常沒有嚴格教育、也沒有給子弟樹立表率、才會讓人們缺少清廉、知恥的美德、而不知羞恥、世風當然也就不淳厚了。後來文告原文中的「寡廉鮮恥」被摘出成一句成語、用來比喻不知羞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