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出聲、沉靜無聲。[例]默禱、默然、默默無語
內心認可或允許卻不表現出來。[例]默許、默認
憑記憶寫出文字。[例]默寫、默書
《國語辭典簡編本》版本編號:2014_20240821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
副
沉靜無聲、不出聲。如:「默而不語」。唐.韓愈〈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〉詩:「潛心默禱若有應,豈非正直能成通?」宋.王禹偁〈黃岡竹樓記〉:「手執周易一卷,焚香默坐,消遣世慮。」
暗中。如:「潛移默化」。唐.杜甫〈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〉詩:「默思失業途,因念遠戍卒。」
憑記憶讀出或寫出。如:「默誦」、「默寫」。
名
姓。如明代有默思道。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版本編號:2015_202409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