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「東施效顰」。見「東施效顰」條。01.《花月痕》第二二回:「一會、出來秋華堂坐席、李夫人首座、問起鳳來儀酒令、秋痕一一告訴、三位太太都十分贊賞。李夫人道:『我們何不做個東家效顰?』」
參考詞語:「東施效顰」
此處所列為「東施效顰」之典故說明、提供參考。春秋時制度、禮樂崩壞、各國霸主逐漸興起。孔子因此開始周遊列國、勸說各國君主施行仁道、希望能振興時弊、解決亂象。而孔子從魯國西行到衛國去的時候、弟子顏淵就問魯國的太師:「夫子此行結果會是如何?」太師回答說:「因為時代不同、禮法也隨著環境而有所改變、必須懂得變通才行。像孔子這樣的用心良苦、是出自於對社會的責任、但是以前許多的制度現在已經不再適用。這就和東施模仿西施一樣。在越國有個美女名叫西施、向來犯有心痛的毛病、每次心痛時、她總是輕輕地按住胸口、微微地皺著眉頭。有一次、同里中的醜女看見後、認為這樣的動作很美、於是也學西施捧心皺眉、自以為也很美。然而鄉里中的富人看見後、卻因此緊閉門戶而不出門;貧窮人看了、則趕緊帶著妻子和孩子躲開。那醜女只知道捧心皺眉很美、卻不知道這個動作所以美的原因。」後人就把這個醜女稱為東施、以和西施作區別對照。太師舉這個故事的意思在於:人也要懂得變通、不要一意孤行、堅持自己的理想、而忽略了整個社會的需要、因此他預料孔子的理想將無法實現。而太師引來作譬喻的這則故事、後來被濃縮成「東施效顰」、用來比喻盲目胡亂地模仿他人、結果卻適得其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