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比比皆是

ㄅㄧˋ ㄅㄧˋ ㄐㄧㄝ ㄕˋ
  1. 比比,指到處。到處都是,形容很多。
    [例]如今趕時髦的人,比比皆是。

[反]鳳毛麟角

比比皆是

ㄅㄧˋ ㄅㄧˋ ㄐㄧㄝ ㄕˋ
  1. 到處都是。形容很多。元.陶宗儀《南村輟耕錄.卷六.喪師衰經》:「世道不古久矣!朝為師生而暮若途人者,比比皆是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二回:「上自朝廷,下至草野,比比皆是。」也作「比比皆然」、「比肩皆是」。

比比皆是

ㄅㄧˋ ㄅㄧˋ ㄐㄧㄝ ㄕˋ

比比、每每、頻頻。「比比皆是」形容到處都是。語本《戰國策.秦策一》。 比肩皆是」、「摩肩接踵」、「觸目皆是

用法

形容到處都是。

用在「處處皆是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如今社會富裕了、住高樓、開汽車的人比比皆是。
  2. 在你們山上難得一見的烏魚子、在我們這漁港比比皆是。
  3. 像他這種擅長電腦打字的人才比比皆是、有什麼好驕傲的?
  4. 在純樸的鄉下、樂善好施的人比比皆是、讓人覺得很有人情味。
  5. 這種樣式產品比比皆是、你不必急於買下、貨比三家不吃虧呢!
  6. 我們一走進會場、各種精雕細琢的玉器比比皆是、令人目不暇給。
  7. 一到週年慶、百貨公司裡的折扣品比比皆是、看得顧客心動不已。
  8. 這個人的語文能力太差、寫起文章來、不但詞句有欠順暢、而且錯別字比比皆是。

辨識

近義:俯拾即是觸目皆是

反義:屈指可數絕無僅有寥寥無幾

參考詞語:「比比皆然

「比比皆是」及「觸目皆是」都有到處都是的意思。 「比比皆是」適用範圍較廣;「觸目皆是」強調放眼所見。

比比皆是 觸目皆是
○ ☓ 像他這種擅長電腦打字的人才∼、有什麼好驕傲的?
☓ ○ 經過戰爭的洗禮後、整座城陷入一片死寂、斷垣殘壁的景象∼、令人不勝唏噓。

典故說明

張儀是戰國時代有名的謀士、《戰國策.秦策一》裡記載他遊說秦惠王、向秦王分析當時的國際情勢、提出自己的連橫政策、以打破六國合縱之約、進而統一天下。他認為六國普遍國庫空虛、賞罰不明、以致軍民到了戰場上、看到敵人都四處逃散、然後怪罪人民不能效忠。其實這都是制度上的不公、賞罰不明確所造成的。而秦國制度完備信賞必罰、人民「聞戰頓足徒裼、犯白刃、蹈煨炭、斷死於前者比是也」、意謂:人民都勇於赴死、為國家效命、不怕刀槍火炭、斷然戰死沙場之人「比比是也」。因此、秦國有實力併吞六國、只要政策得當。就用「比肩」來表示很多。後來「比比皆是」這個成語就從「比是也」演變而出、用來形容到處都是。

書證

  1. 宋.朱弁《曲洧舊聞》卷七:「秉筆之士所用故實、有淹貫所不究者、有蹈前人舊轍而不討論所從來者、譬侏儒觀戲、人笑亦笑。謂眾人決不誤我者、比比皆是也。」
  2. 宋.富弼〈論辨邪正〉:「其有在方策者、比比皆是、不可殫引。」
  3. 宋.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卷四:「自後世惡直好佞、以直言賈禍者、比比皆是。」
  4. 《宋史.卷四二二.李知孝列傳》:「趣召之人、率皆遲回、久而不至、以要君為高致、以共命為常流、可行而固不行、不疾而稱有疾、比比皆是、相扇成風。」
  5. 元.陶宗儀《南村輟耕錄.卷六.喪師衰絰》:「朝為師生而暮若途人者、比比皆是。」
  6. 《紅樓夢》第二回:「清明靈秀之氣所秉者、上至朝廷、下至草野、比比皆是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比比皆是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