沐猴、獼猴。「沐猴而冠」指性情急躁的獼猴學人穿戴冠帽。比喻人虛有表象、卻不脫粗鄙的本質。#語本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。後或以用「沐猴而冠」指獼猴性急、不能若人久著冠帶、比喻性情暴躁、或用以諷刺無真才實學、依附權勢、竊取名位的人。
比喻人虛有表象、卻不脫粗鄙的本質。&比喻人性情急躁不安定。
用在「表裡不一」的表述上。&用在「浮躁好動」的表述上。
反義:秀外惠中
參考詞語:「沐猴冠、木猴而冠、衣冠沐猴、沐猴衣冠、沐猴冠冕」
據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載、西楚霸王項羽率兵進入秦國首都咸陽後、屠殺城裡的百姓、殺害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、並且放火燒掉宮殿、然後帶著到處搜括而來的財貨、珍寶和婦女要回故鄉去。這時有人跟項羽建議:「關中這個地方、山河四面圍繞、是天然屏障、土地肥沃豐饒、首都建在這裡可以稱霸中原。」項羽看到秦宮殿都已經燒毀、心裡又想念故鄉、就回答說:「人富貴了不回故鄉、就好像晚上穿著漂亮的衣服外出、誰看得到?」那個人就背地裡對人說:「聽說項羽這個人、就像個性急躁的獼猴學人穿戴冠帽、沒有遠見成不了大事、現在看來果然是真的。」結果話傳到項羽的耳裡、就把那個人捉來烹煮。後來「沐猴而冠」被用來指性情急躁的獼猴學人穿戴冠帽。亦用來比喻人虛有表象、卻不脫粗鄙的本質、沒有遠見。除此之外、古來對這句成語另有一解、認為因為獼猴性子急躁、不能若人久著冠帶、用來比喻人的性情急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