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狗盜雞鳴

ㄍㄡˇ ㄉㄠˋ ㄐㄧ ㄇㄧㄥˊ
  1. 比喻有某種不足稱道的技能之徒,或指卑下的技能。參見雞鳴狗盜」條。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九三回:「吾之得脫虎口,乃狗盜雞鳴之力也。」

狗盜雞鳴

ㄍㄡˇ ㄉㄠˋ ㄐㄧ ㄇㄧㄥˊ

即「雞鳴狗盜」。見「雞鳴狗盜」條。01.宋.陸游〈賀施知院啟〉:「志氣已衰、無復獻狗盜雞鳴之技。」02.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一七回:「報仇的這樁事、是樁光明磊落見得天地鬼神的事、何須這等狗盜雞鳴、遮遮掩掩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雞鳴狗盜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雞鳴狗盜」之典故說明、提供參考。據《史記.卷七五.孟嘗君列傳》載、孟嘗君是戰國時代齊國的貴族、被齊湣王任命為相國、在當時很有聲望。因他禮賢下士、為時人稱道、因此天下的術士、文人紛紛前來投靠、據說門下食客達三千人之多。有一次孟嘗君出使秦國、秦昭王久聞孟嘗君的名聲、想要拜他為秦國宰相大臣們紛紛反對、認為孟嘗君是齊國的貴族、如果做了秦國的宰相、一定會為了齊國的利益而犧牲秦國、到時秦國就岌岌可危了。秦昭王聽從大臣們的意見、便打消了拜孟嘗君為相的念頭、又害怕他回齊國後會報復秦國、於是把他囚禁起來準備殺掉他。孟嘗君見自己性命危在旦夕、十分著急、就派人去見秦昭王的寵妃、希望她能在秦昭王面前代為求情。那位妃子答應了、但要孟嘗君送她一件珍貴的狐白裘做為交換條件。孟嘗君心想、僅有的一件狐白裘已經送給昭王、哪還有第二件呢?正不知如何是好時、有一位同行的食客自告奮勇、願意潛入秦宮將狐白裘偷出。這名食客趁著黑夜潛入寶庫、順利地偷出狐白裘。孟嘗君將狐白裘送給那個妃子、她便在秦昭王面前為孟嘗君說好話、讓秦昭王答應放孟嘗君回國。孟嘗君怕秦昭王後悔、而且派遣人馬沿路追趕、便與食客們連夜回國。到了函谷關、卻發現關門必須等到清晨雞啼時才會打開。這時秦昭王已經後悔、如果天亮前孟嘗君一行人不能出關、就會被秦昭王派出的人馬追回、那時便不可能離開秦國了。孟嘗君心中正懊惱時、另一名善於模仿雞叫的食客學了幾聲雞叫、引得附近的雞紛紛叫了起來。守關的士兵聽到雞鳴、以為天亮了、就把關門打開、讓孟嘗君一行人出關。等秦國的追兵到達、孟嘗君一行人早已離開秦國、再也追不到了。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「雞鳴狗盜」、用來比喻有某種卑下技能的人、或指卑微的技能、亦用於形容卑劣低下的人或事。

書證

  1. 宋.陸游〈賀施知院啟〉:「志氣已衰、無復獻狗盜雞鳴之技。」
  2. 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一七回:「報仇的這樁事、是樁光明磊落見得天地鬼神的事、何須這等狗盜雞鳴、遮遮掩掩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狗盜雞鳴」

有提到「狗盜雞鳴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