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吞活剝
ㄕㄥ ㄊㄨㄣ ㄏㄨㄛˊ ㄅㄛ
唐.劉肅《大唐新語.卷一三.諧謔》
用法
用在「學習敷衍」的表述上。&用在「飲食方式」的表述上。
學習外國長處要考慮國情,生吞活剝地套用是不行的。
我哪懂什麼叫資料庫處理系統?我是生吞活剝地硬學。
這部電影的情節,根本就是把外國作品生吞活剝地抄襲過來。
這種生吞活剝式的學習方法,到底會有多少效果,值得大家考慮。
這文章太難,我又沒時間好好研讀,只好生吞活剝先死記下來再說。
學寫文章,固然可以仿名家寫作的手法,但可不能生吞活剝,否則就難有自己風格了。
&
他發起脾氣真可怕,活像要把人生吞活剝一般。
這堆海鮮都是要生吃的,等一下大家就生吞活剝大啖一場。
例句
- 明.徐渭〈奉師季先生書〉其二:「大約謂先儒若文公(朱熹)者,著釋速成,兼欲盡窺諸子百氏之奧,是以冰解理順之妙固多,而生吞活剝之弊亦有,此正後儒之所宜深戒者。」
- 明.寓山居士《魚兒佛》第三齣:「又有一樣,把別人的文字取了自己高名,那前輩受他生吞活剝的怎麼處?」
- 清.錢謙益〈曾房仲詩敘〉:「夫(李)獻吉之學杜所以自誤誤人者,以其生吞活剝,本不知杜,而曰必如是乃為杜也。」
- 清.黃宗羲〈壽李杲堂五十序〉:「始知今天下另有一番為古文詞者,聚歛拆洗,生吞活剝,大言以為利祿之媒。」
- 清.袁枚《隨園詩話》卷一:「熊掌豹胎,食之至珍貴者也;生吞活剝,不如一蔬一筍矣。」
辨識
近義:融會貫通
反義:活剝生吞
不求甚解,生搬硬套,囫圇吞棗
典故說明
比喻做學問或學習某事,只一味襲用他人的經驗或成果,而不求甚解。貶義。&不加烹煮而生食。
《成語典》版本編號:2020_20240627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