緣木求魚
ㄩㄢˊ ㄇㄨˋ ㄑㄧㄡˊ ㄩˊ
爬到樹上去抓魚。比喻用錯方法、徒勞無功。語出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。
用法
比喻用錯方法、徒勞無功。
用在「方法失當」的表述上。
例句
- 不努力卻想發財、無異是緣木求魚!
- 不多讀書寫作、要想成為作家、無異於緣木求魚。
- 向他這種吝嗇鬼募款、無異緣木求魚、徒勞無功。
- 要減肥就要多運動、只靠藥物、無疑是緣木求魚。
- 你想事業成功、卻只靠燒香拜佛、這和緣木求魚有何區別?
- 想要公司好、卻不用心管理、豈不是如緣木求魚般達不到目的。
辨識
近義:水中撈月、竹籃打水、炊沙作飯、煎水作冰
參考詞語:「求魚緣木、緣木希魚」
典故說明
戰國時的齊宣王、因為仰慕春秋時齊桓公與晉文公的霸業、很想效法他們、便向孟子請教有關他們的事蹟。孟子說他沒聽說過、但可以為齊宣王講述如何以仁德統治天下。孟子認為、要以仁德統治天下、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去照顧、愛護百姓。可以先從尊敬自己的父兄、愛護自己的子弟開始、然後推及別人的父兄子弟、這樣就能治國、平天下了。如果不從這基礎開始做起、就想開疆闢土、使其他諸侯歸順而稱霸天下的話、正如同爬到樹上去抓魚、是不可能達成的。後來《孟子》原文的「緣木求魚」演變成一句成語、用來比喻用錯方法、徒勞無功。
書證
- 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以若所為、求若所欲、猶緣木而求魚也。」(源)
- 《後漢書.卷一一.劉玄劉盆子列傳.劉玄》:「今以所重加非其人、望其毗益萬分、興化致理、譬猶緣木求魚、升山採珠。」
- 《三國志.卷二五.魏書.辛毗楊阜高堂隆傳.高堂隆》:「以若所為、求若所致、猶緣木求魚、煎水作冰、其不可得、明矣。」
- 《宋書.卷七二.文九王列傳.建平宣簡王宏》:「至於邊城舉燧、羽驛交馳、而望其擐甲推鋒、立功閫外、譬緣木求魚、不可得矣。」
- 唐.僧貫休〈行路難〉詩五首之一:「負心為爐復為火、緣木求魚應且止。君不見燒金鍊石古帝王、鬼火熒熒白楊裡。」
- 明.朱權《卓文君》第三折:「盼功名如守株待兔、要求進若緣木求魚。」
- 《封神演義》第三三回:「若想善出此關、大王乃緣木求魚、非徒無益、而又害之也。」
- 《聊齋志異.卷六.狼三則》:「緣木求魚、狼則罹之、亦可笑已!」
- 《鏡花緣》第七回:「今處士既未立功、又未立言、而又無善可立;一無根基、忽要求仙、豈非『緣木求魚』、枉自費力麼?」
《成語典》版本編號:2020_20241226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