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畫竹之前,心中早已有了竹子的完整形象。#語本宋.蘇軾〈文與可畫篔簹(ㄩㄣˊ ㄉㄤ)谷偃竹記〉。後用「胸有成竹」比喻處事有定見。
01.宋.晁補之〈贈文潛甥楊克一學文與可畫竹求詩〉:「與可畫竹時,胸中有成竹。經營似春雨,滋長地中綠。」 02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一○五回:「但是看承暉的精神,又好像胸有成竹一般。」 03.《文史通義.內篇二.古文十弊》:「自文人胸有成竹,遂致閨修皆如板印。與其文而失實,何如質以傳真也!」 04.清.宣鼎《夜雨秋燈錄.卷五.小癩子》:「所謂精者,如承丈人之蜩,如運郢人之斧,如射甘蠅之箭。胸有成竹,目無全牛,遊戲出之,俯拾即是。」 05.《歧路燈》第六五回:「盤算譚紹聞的事,該怎麼處,胸中已有成竹。」
比喻處事有定見。
參考詞語:「成竹在胸」
文同(西元1018∼1079),字與可,北宋梓州永泰(今四川鹽亭縣東)人。擅長詩文書畫,以畫竹及山水聞名。和蘇軾是表兄弟,也是感情深厚的好朋友。宋神宗元豐二年七月七日,蘇軾曝晒書畫時,找到了文與可贈送給他的〈篔簹谷偃竹圖〉。因為當時文與可已經過世,睹物思人,於是以此畫為篇名,寫下〈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〉,文中敘述文與可畫竹的理論和對文與可的懷念。文與可十分喜愛竹子,所以在窗前種了一大片竹子,無論晴雨寒暑,都仔細觀察竹子的生長情形和姿態變化。文與可曾告訴蘇軾說:「畫竹之前,胸中必須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,然後心手相應,如此才能將竹子生動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。」這段文字成為古代重要的繪畫理論。後來「胸有成竹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處事有定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