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開花而不結果,比喻虛浮而不切實際。語出《左傳.文公五年》。 △「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」、「虛有其表」
01.《左傳.文公五年》:「天為剛德,猶不干時,況在人乎?且華而不實,怨之所聚也。」(源) 02.《晏子春秋.外篇.不合經術者》:「景公謂晏子曰:『東海之中,有水而赤,其中有棗,華而不實。」 03.漢.張衡〈東京賦〉:「若僕所聞,華而不實;先生之言,信而有徵。」 04.《三國志.卷二一.魏書.王衛二劉傅傳.劉廙》裴松之注引〈廙別傳〉:「吾觀魏諷,不脩德行,而專以鳩合為務,華而不實,此直攪世沽名者也。」 05.南朝陳.徐陵〈答李顒之書〉:「文豔質寡,何似上林?華而不實,將同桂樹。」 06.《南史.卷八.梁本紀下》:「論曰:『……太宗敏叡過人,神采秀發,多聞博達,富贍詞藻,然文豔用寡,華而不實。』」 07.五代漢.王定保《唐摭言.卷七.升沈後進》:「苟華而不實,以比周鼓譽者,不為君子腹誹,鮮矣!」 08.宋.陳師道〈謝徐州教授啟〉:「竊懷匹夫不奪之心,庶幾君子難進之節,是古之學勤而無功,自好之文,華而不實,然賤而多藝,乃孔子之不為。」
比喻虛浮而不切實際。貶義。
參考詞語:「多華少實、華而少實」
「華而不實」及「虛有其表」都有徒具外表,沒有內在的意思。
「華而不實」側重於外表華麗好看,但其實內容空虛;「虛有其表」側重於外表好看或強壯,但其實不中用。 |
華而不實 虛有其表 ○ ㄨ 他的文章只是堆砌了一堆的辭藻,∼,沒什麼內容。 ㄨ ○ 現在的小孩都被養得白白胖胖的,可多是∼,並不健康。
據《左傳.文公五年》載,春秋魯文公五年,在甯地掌管旅舍的大夫甯嬴,遇到出使衛國回來的晉大夫陽處父,覺得他是個仁德的君子,於是告別妻子追隨他而去。可是,過沒幾天,甯嬴就回來了,妻子問他為什麼這麼快回來?他回答說:「陽處父的個性太過剛強偏執。即使是像上天那麼剛強無情,尚且不干涉四時運行,更何況是人呢?而且一路上和他交談下來,覺得他說的話內容虛浮而不切實際,言過其實,容易觸犯別人,招致怨恨。眾人都怨恨他,我怕跟隨他還沒獲得利益就先遭到災難,所以離開他。」後來「華而不實」被用來比喻虛浮而不切實際。此外,在《國語.晉語四》中,可以看到「華而不實,恥也」這句話。事情發生在春秋時,秦穆公設宴款待晉公子重耳,在宴會結束後對臣子們所說的話。秦穆公認為,一個人徒具華麗的外表,而沒有實際內容,是可恥的。在這裡「華而不實」,同樣有虛浮而不切實際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