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元方和陳季方兄弟二人才德相當,難分高下,其父親陳寔說:「元方難為兄,季方難為弟。」見南朝宋《世說新語.德行》。用以稱人兄弟才學品德均佳。《舊唐書.卷一五五.穆寧等傳.贊曰》:「薛氏三門,難兄難弟。」後亦用以諷稱兩人為差不多的貨色,有貶斥的意味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九回:「高老先生原是老先生同盟,將來自是難兄難弟可知。」
共患難或處於同樣困境的人。如:「當年我們在戰場上是同生共死的難兄難弟。」
「難兄難弟」之「難」,有二讀,其意義也不同:(一)音ㄋㄢˊ,本義是做弟弟的太好,那麼做哥哥的人就「難為兄」,而做哥哥的太好,做弟弟的人就「難為弟」,是形容兄弟二人才德相當,難分高下。語本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德行》。後世多反用其義,諷刺兩人同樣差勁,表現差不多。(二)音ㄋㄢˋ,形容同處困境、共同患難的朋友。 △「患難之交」
(一)01.《舊唐書.卷一五五.穆寧等傳》:「贊曰:『……二李英英,四崔濟濟。薛氏三門,難兄難弟。』」 02.明.謝讜《四喜記》第二三齣:「天馬步瀛洲,恩賜黃封杏花酒,喜難兄難弟,並占鰲頭。」 03.明.徐𤱻《殺狗記》第一二齣:「人人如此,個個一般,可見是難兄難弟,志同道合,如今一個去看人,一個去偷。」 04.《隋唐演義》第八九回:「霽雲嗟嘆道:『雷兄,你昆仲二人,真乃難兄難弟,我昨日狂言唐突,正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矣!』」 05.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九回:「遲衡山道:『弟輩碌碌,怎比老先生大才!』武正字道:『高老先生原是老先生同盟,將來自是難兄難弟可知。』」
形容兄弟二人才德相當,難分高下。(難,音ㄋㄢˊ)&諷刺兩人同樣差勁,表現差不多。(難,音ㄋㄢˊ)&形容同處困境、共同患難的朋友。(難,音ㄋㄢˋ)
參考詞語:「元方季方、難弟難兄」
「難(音ㄋㄢˋ)兄難弟」及「患難之交」都指共處危難之中的朋友。
「難(音ㄋㄢˋ)兄難弟」側重於彼此的遭遇相同;「患難之交」側重於彼此的友誼堅定。 |
難兄難弟 患難之交 ○ ㄨ 你們倆真是一對∼,處境同樣惡劣,命運同樣乖舛。 ㄨ ○ 我們是∼,你的事我一定全力以赴。
東漢時太丘縣令陳寔有兩個兒子,大兒子叫元方,小兒子叫季方。兄弟兩人學問淵博,品德高超,在當地享有盛名,因此有人稱他們父子三人為「三君」。有一次,元方的兒子長文,和季方的兒子孝先,互相爭論,都覺得自己的父親是最優秀的。兩人各執一詞,沒有結果,便決定去問祖父陳寔,請他裁決。陳寔聽完後,回答說:「元方這個哥哥做得真不容易,而身為弟弟的季方也很不簡單。」意思是說季方好得使元方難做他的哥哥,互相匹配;而元方也好得使季方難做他的弟弟,互相匹配。後來「難兄難弟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兄弟二人才德相當,難分高下。後世轉而用於諷刺兩人同樣差勁,表現差不多。以上兩個意義的「難」都要讀成ㄋㄢˊ。今人則把「難」讀成ㄋㄢˋ,多用以形容同處困境、共同患難的朋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