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絲,一點點。苟,隨便、草率。「一絲不苟」形容做事認真,一點也不馬虎。※語或本《周禮.地官.大司徒》。
01.《世宗憲皇帝硃批諭旨.卷一上.范時繹奏摺》:「臣身受皇上高厚之恩,不能廉介自持,一絲不苟,仍復動用平規,負罪實深。」 02.清.李光地《榕村語錄.卷一.經書總論》:「父子稱兵,已是亂國,孔子不做其官,不與其事,而不為衛君,必也正名,一絲不苟。」 03.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「上司訪知,見世叔一絲不苟,陞遷就在指日。」 04.《歡喜冤家》第一七回:「他是華亭秀士,為人耿直,一絲不苟。」
形容做事認真,一點也不馬虎。
近義:一板一眼
參考詞語:「一介不苟、一毫不苟」
「一絲不苟」的「苟」有輕率、隨便的意思。所以「一絲不苟」是在形容一個人做事認真,一點也不馬虎的意思。有許多和「不苟」組合而成的詞語,如:「不苟言笑」、「不苟言談」、「方正不苟」、「臨財不苟」等等,都在指對事不輕忽、不隨便。推究「不苟」一詞,早就出現在《周禮.地官.大司徒》,是指對人民的十二種教化方法之一。古聖先王認為如果可以讓人民在祭祀時能夠養成恭敬的態度,對往者尊崇敬謹,則在面對在生的親人時,一定「不苟」,意思即是不會輕率隨便。為了強調語義,可在不苟前加上「一絲」,也就是「一點點都不馬虎」的意思。「一絲不苟」這句成語,當就是從這裡演變而來,用來形容做事認真,一點也不馬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