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指琴聲由高驟然下降到很低。語出唐.韓愈〈聽穎師彈琴〉詩。後用「一落千丈」比喻成績、地位、景況、情緒或聲望等急遽下降。 △「一瀉千里」
01.唐.韓愈〈聽穎師彈琴〉詩:「躋攀分寸不可上,失勢一落千丈強。」(源) 02.宋.黃仲元〈上江古心先生書〉:「以廷對見君父,第一步直透剛腸,所欲言者一落千丈無戚容。」 03.宋.呂本中〈吳傅朋游絲書〉:「未似只今上饒守,靜寫游絲不停手。非煙非雲斷復續,緩步徐行不拘束。斷崖一落千丈滑,遠望筆行如一髮。」 04.宋.陳著〈與胡應之書〉:「但聞仙里今秋歉于旱乾,負郭田其無損否,不然則憂方大也。吾徒以殘息蹈危機,一落千丈強矣。
指聲音由高驟然下降到很低。&比喻成績、地位、景況、情緒或聲望等急遽下降。
參考詞語:「千丈一落」
「一落千丈」及「一瀉千里」都有下降速度極快的意思。
「一落千丈」側重於下降的程度極深,適用於抽象事物;「一瀉千里」側重於不斷地持續下降,用於具體事物。 |
一落千丈 一瀉千里 ○ ㄨ 那一陣子,我的情緒真是∼,跌到谷底。 ㄨ ○ 利空消息持續傳來,造成投資人信心崩潰,在一片殺出聲中,股市指數∼。
唐代文學家韓愈聆聽穎師彈奏古琴後,寫下這首〈聽穎師彈琴〉詩,內容表面上描擬琴聲的高低起伏,並且訴說心中的感動,一方面則暗喻宦海的浮沉。其中「躋攀分寸不可上,失勢一落千丈強」兩句,以攀登高山突然摔落,來形容琴聲由高音驟然下降到很低,比喻為官要小心謹慎,不能大意,否則一失足就會摔下千丈深的谷底。後來「一落千丈」被用來比喻成績、地位、景況、情緒或聲望等急遽下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