鬩,互相爭訟。「兄弟鬩牆」指兄弟失和。語本《詩經.小雅.常棣》。後用「兄弟鬩牆」比喻團體內部不和睦。
01.《法苑珠林》卷八○:「靡有捨心而喪軀命,但為貪生常憂不活。遂使妻兒角目,兄弟鬩牆。眷屬乖離,親朋隔絕。良由慳因慳緣慳法慳業,乖菩薩之心。」 02.宋.王禹偁〈孟水部詩集序〉:「(後)漢乾祐末,馬希廣兄弟鬩牆,尋戈不已。江南李氏命邊鎬為將,以兵陷湖南,盡俘馬氏之族。」 03.清.王士禛《池北偶談.卷七.談獻.施允升》:「嘗有羅姓者,兄弟鬩牆,先生要之家,反復勸譬,聲淚俱下,兄弟遂相抱而哭。」 04.清.方苞《儀禮析疑.卷一一.喪服》:「每見鄉里間,嫡妾相忌害如仇讎,異母之兄弟鬩牆者十八、九。使能用周公之禮,則和睦之風式於閨門,同氣之好延及子姓,人倫為之厚,禮教為之明矣。」
指兄弟失和。&比喻團體內部不和睦。
反義:兄友弟恭
《詩經》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。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,採集從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,共三百零五篇,分為風、雅、頌三大類。雅又分大雅、小雅,小雅內容中正和平,歷來被視為雅正的樂歌。〈常棣〉選自小雅,寫宴請兄弟的詩作,共八章,典源收錄的是第四章。常棣即棠棣,代指兄弟。首章:「常棣之華,鄂不韡韡。凡今之人,莫如兄弟。」指出人世間情誼,再沒有比兄弟親情更深厚的,就像棠棣花和花萼相依相榮。以下七章,都是承接首章而來。第四章寫道:兄弟在家裡雖然爭吵不休,一旦遇有外侮,卻能共同抵禦,而平日的好朋友,遇到事情卻不會來相助。後來「兄弟鬩牆」這句成語除詞面義的用法外,亦用來比喻團體內部不和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