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反脣相譏

ㄈㄢˇ ㄔㄨㄣˊ ㄒㄧㄤ ㄐㄧ
  1. 不服他人的指責,而以譏斥、責問的語氣回應對方
    [例]這位演講者一時口快的批評,引來許多聽眾反脣相譏,會場秩序因而大亂

反脣相譏

ㄈㄢˇ ㄔㄨㄣˊ ㄒㄧㄤ ㄐㄧ
  1. 受到指責不服氣,反過來譏斥、責問對方。清.俞樾《古書疑義舉例.誤增不字例》:「於是知不善讀書而率臆妄改,皆與古人反脣相譏也。」也作「反脣相稽」。

反脣相譏

ㄈㄢˇ ㄔㄨㄣˊ ㄒㄧㄤ ㄐㄧ

猶「反脣相稽」。見「反脣相稽」條。01.清.俞樾《古書疑義舉例.誤增不字例》:「於是知不善讀書而率臆妄改,皆與古人反脣相譏也。」

用法

01.清.俞樾《古書疑義舉例.誤增不字例》:「於是知不善讀書而率臆妄改,皆與古人反脣相譏也。」

辨識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反脣相稽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反脣相稽」這個成語是指受到指責不服氣,反過來對對方加以計較、譏斥。典源出自漢.賈誼〈治安策〉。賈誼智慧過人,文帝對其才能及建議均十分賞識。他曾上疏言政事,陳述治安的策略,世稱為〈治安策〉,對漢代政治有很大影響。賈誼認為,秦朝之所以滅亡,乃在於仁義不施,風俗敗壞。漢初還普遍存在秦朝敗壞的遺風,他舉例說:富人的兒子長大了就分家產自立門戶,窮人的兒子長大了就被招贅住到岳家父親來借一把鋤地的農具,就露出施惠的表情;婆婆來拿個畚箕掃帚,就在一旁說些斥責的話。媳婦和公公並坐,一點長幼尊卑的次序也沒有;受到婆婆的指責,就馬上回嘴還擊。這些都應該加以改革,用禮義來教化百姓,施行仁義、先王之道,國家才能長治久安。後來「反脣相稽」被用來指受到指責不服氣,反過來對對方加以計較、譏斥。一般通行的語形也作「反脣相譏」。


有提到「反脣相譏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