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名副其實

ㄇㄧㄥˊ ㄈㄨˋ ㄑㄧˊ ㄕˊ
  1. 名聲或名稱事實相符合。
    [例]他熱心公益,樂於助人,真是名副其實的大善人。

[反]名不副實虛有其表

名副其實

ㄇㄧㄥˊ ㄈㄨˋ ㄑㄧˊ ㄕˊ
  1. 名聲或名稱實際相符合。《清史稿.卷四○五.呂賢其傳》:「賢基品行端正,居官忠直,名副其實,即報可。」《歧路燈》第九○回:「就是那禮部門口有名的,也要名副其實。」也作「名符其實」。

名副其實

ㄇㄧㄥˊ ㄈㄨˋ ㄑㄧˊ ㄕˊ

名聲或名稱與實際相符合。語本《後漢書.卷七○.鄭孔荀列傳.孔融》。 名不虛傳

用法

名聲或名稱與實際相符合。

用在「名實相符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熱心公益,樂於助人,真是名副其實的大善人。
  2. 他讓蜜蜂爬滿他的身上,真是名副其實的「蜂人」。
  3. 鹿港真是名副其實的文化古鎮,到處都是著名的古蹟
  4. 美國拉斯維加處處賭場,叫「賭城」,真是名副其實。
  5. 他一天到晚都喝得醉醺醺的,真是名副其實的「醉人」。
  6. 他口齒清晰,得到演講比賽第一名,真是名副其實,眾望所歸。
  7. 他是個名副其實的守財奴,這樣富有,卻還要苛扣傭人工錢
  8. 你現在已是模範生,就要名副其實地成為全校同學的學習模範。
  9. 這陡坡是名副其實的「好漢坡」,每個人都爬得戰戰兢兢,氣喘吁吁。

辨識

近義:名下無虛名不虛傳

反義:名不副實有名無實名過其實徒有其名

參考詞語:「名實相副、名實相稱、名實相符

典故說明

「名副其實」原作「名實相副」。據《後漢書.卷七○.鄭孔荀列傳.孔融》載,東漢末建安年間,曹操東征西討,戰功彪炳權勢極大,但恃才傲物的孔融卻對他多所非議,常常針對時政上書給曹操,一點也不客氣。日子久了,曹操對他也有點不滿,然因孔融在外的名聲崇高,只得隱忍下來。郗(ㄔ)慮為附和曹操,便上奏請免孔融的官職,二人於是有了心結,彼此互相仇恨。而在此時,曹操寫了一封信給孔融,要化解他和郗慮之間的怨仇。說他們本來交情很好,結果因為一點小事而互相陷害,實在是不值得。以前兩人互相欣賞,惺惺相惜,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呢?希望他們能重修舊好。曹操信中提到,孔融曾盛讚郗慮的學識,說他的學問是「名實相副」,和傳聞中的一樣好,絕不虛假。後來「名副其實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指名聲或名稱與實際相符合。

書證

  1. 宋.范祖禹《唐鑑.卷九.玄宗下.天寶八年》:「故夫孝子慈孫之欲顯其親,莫若使名副其實而不浮,則天下心服之矣。」
  2. 《歧路燈》第九○回:「就是那禮部門口有名的,也要名副其實。」
  3. 清.陳康祺《郎潛紀聞初筆.卷六.冷廟龍王》:「身後贈謚曰『恭』、曰『毅』,洵名副其實矣。」
  4. 《清史稿.卷三九九.呂賢基列傳》:「賢基品行端正,居官忠直,名副其實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名副其實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