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詞句上斟酌推敲。元.喬吉〈小桃紅.瓠犀微露玉參差〉曲:「含宮泛徵,咬文嚼字,誰敢嗑牙兒。」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四○:「好詞,好詞。關情之處,令人淚落,真一時名手!怪不得他咬文嚼字,明日元宵佳節,正須好詞,不免赦其罪犯,召他轉來,為大晟樂正,供應詞章。」也作「咬言咂字兒」、「咬文咂字兒」。
譏笑士人迂腐而不知變通。元.蕭德祥《殺狗勸夫》第四折:「哎!使不的你咬文嚼字。」《隋唐演義》第六回:「如遇患難,此輩咬文嚼字之人,只好坐以待斃,何足為用?」
形容賣弄文才、裝腔作勢。《金瓶梅》第五○回:「見他在人前鋪眉苫眼,拏班做勢,口裡咬文嚼字,一口一聲只稱呼他薛爺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二七回:「他們必把一句話拉長了,作兩三截兒,咬文嚼字,拿著腔兒,哼哼唧唧的,急的我冒火。」
用在「寫作謹慎」的表述上。&用在「執文害意」的表述上。&用在「賣弄文才」的表述上。
這篇咬文嚼字的文章,讀起來頗費周折。 他寫這篇自傳時,真是咬文嚼字,一點也不敢馬虎。 & 冬烘先生教人讀書,往往咬文嚼字,令人得不到什麼有益的知識。 讀書為的是要明白事理,如果一味咬文嚼字,反而難以前後貫通,了解大意。 & 他才讀了幾本古書,說起話來就老是咬文嚼字,拾人牙慧,真讓人受不了。 他演說時最喜歡咬文嚼字,古今中外,東拉西扯,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有學問。
字斟句酌,尋行數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