騖,追求,從事。「好高騖遠」指一味地嚮往高遠的目標而不切實際。語本《宋史.卷四二七.道學列傳一.程顥》。 △「好高務外」、「好高慕大」
01.宋.牟巘〈黃提幹行狀〉:「每嘆學者好高騖遠,躐等凌節之病,故其教人必以致知格物為先,而主之以敬。」 02.明.石?〈送楊太僕序〉:「今天下之士好高騖遠,一知講求聖賢之學,率以吏治為俗務,往往不屑為之。」 03.清.呂留良〈與錢孝直書〉:「其根大約在好高騖遠,事事求出人頭地。」
一味地嚮往高遠的目標而不切實際。貶義。
參考詞語:「好高務遠、貪高務遠」
宋朝理學家程顥,字伯淳,號明道先生,和弟弟程頤合稱「二程」,開理學中之洛派。他教導人們追求知識學問要循序漸進,腳踏實地。一方面心中卻也憂慮學者嫌棄低微淺顯的知識,而致力於追求高遠的目標,終究落得沒有成就。後來「好高騖遠」這句成語就從「厭卑近而騖高遠」演變而出,用來指一味地嚮往高遠的目標而不切實際。「好高騖遠」完整的語形見於清人呂留良〈與錢孝直書〉,呂留良以「好高騖遠,事事求出人頭地」,直指錢孝直的缺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