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於本分,謹守其身。語出宋.袁文《瓮牖閑評》卷八。 △「循規蹈矩」
01.宋.袁文《瓮牖閑評》卷八:「彼安分守己、恬于進取者,方且以道義自居,其肯如此僥倖乎?」(源) 02.《喻世明言.卷一.蔣興哥重會珍珠衫》:「這首詞名為〈西江月〉,是勸人安分守己,隨緣作樂,莫為『酒』、『色』、『財』、『氣』四字,損卻精神,虧了行止。」 03.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三二:「我如今悟心已起,家業雖破,還好收拾支撐,我與你安分守己,過日罷了。」 04.《紅樓夢》第四四回:「賈母啐道:『下流東西,灌了黃湯,不說安分守己的挺屍去,倒打起老婆來了。』」 05.《三俠五義》第一回:「(包懷)家富田多,騾馬成群,為人樂善好施,安分守己;因此人人皆稱他為『包善人』,又曰『包百萬』。」 06.《清史稿.卷二二○.諸王列傳.淳度親王允祐》:「雍正元年,進封親王,詔褒其安分守己,敬順小心。」
安於本分,謹守其身。
參考詞語:「安分守拙、安分潔己、循理安分」
「安分」是安於自己的本分,「守己」則是謹守己身,有不作非分之想的意思。典源宋.袁文《瓮牖閑評》卷八中,作者認為一般姦人對於君主或上司喜愛的事情,總是積極地去達成,甚至不擇手段,他對於這種行為感到不以為然,認為一個安於本分、謹守己身的君子,淡漠進取又以道義自居,怎麼肯這樣取巧投機以追求飛黃騰達?後來「安分守己」演變為成語,就用來形容安於本分,謹守己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