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人恣意妄為,毫無顧忌。語本《禮記.中庸》。
01.宋.陸九淵〈與傅子淵書〉三首其三:「此輩庸妄無知,無足多怪,獨怪其敢爾恣肆無忌憚耳。」 02.《五代史平話.周史.卷上》:「朕自即位以來,惡衣菲食,專以贍軍為念,爾輩怎不知之?今乃縱凶徒怨謗!惟知怨望朝廷,不知己有何功,而敢如此肆無忌憚,恐於爾輩不便!」 03.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一九回:「三個收拾了門戶,吃了一會酒,對了星月,也不管那褻瀆三光,肆無忌憚的狂肆。」 04.清.沈復《浮生六記.卷四.浪遊記快》:「揖山興致素豪,至此益放。余更肆無忌憚,牛背狂歌,沙頭醉舞,隨其興之所至,真生平無拘之快遊也。」 05.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二四回:「這裡歸了他一人獨辦,更可以肆無忌憚,任所欲為。」 06.《清史稿.卷一四二.刑法志一》:「國家立法,期於令行禁止。有法而不能行,轉使民玩法而肆無忌憚。」
形容人恣意妄為,毫無顧忌。
參考詞語:「一無忌憚、全無忌憚、無忌憚、略無忌憚、百無忌憚、益無忌憚」
《禮記》是儒家典籍之一,由漢朝戴聖所輯,為十三經之一,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。書中所記載的,都是上古時期的禮俗儀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。在《禮記.中庸》中,孔子說君子有德行,經常奉行中庸之道,行事不偏不倚,既不會太過,也不會不及;小人則反其道而行,任意妄為,沒有任何忌憚。後來「肆無忌憚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人恣意妄為,毫無顧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