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大眼,壯著膽。形容有膽識,無所畏懼。#語本《史記.卷八九.張耳陳餘列傳》。後用「明目張膽」比喻肆無忌憚地公然做壞事。 △「明火執仗」
01.《晉書.卷九八.王敦列傳》:「今日之事,明目張膽為六軍之首,寧忠臣而死,不無賴而生矣。」 02.《新唐書.卷一一六.韋思謙列傳》:「丈夫當敢言地,要須明目張膽以報天子,焉能錄錄保妻子邪?」 03.《宋史.卷四三五.儒林列傳五.胡宏》:「臣下僭逆,有明目張膽顯為負叛者。」 04.《封神演義》第八五回:「大丈夫既與同心之友,談天下政事,若不明目張膽,傾吐一番,又何取其能擔當天下事,為識時務之俊傑哉!」 05.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三一回:「起初不過把那死了的屍骸割了去吃,後來以強凌弱,以眾暴寡,明目張膽的把那活人殺吃。」
比喻肆無忌憚地公然做壞事。
參考詞語:「張膽明目、瞋目張膽」
「明目張膽」及「明火執仗」都指公開地、毫無隱蔽地做壞事。
「明目張膽」適用範圍較廣;「明火執仗」專用於強劫、掠奪等事件。 |
明目張膽 明火執仗 ○ ○ 這兩個匪徒竟然∼地搶劫路人,結果當場被逮捕! ○ ㄨ 這隻小老鼠竟然敢∼地在大花貓面前跑來跑去。
「明目張膽」原作「瞋目張膽」。據《史記.卷八九.張耳陳餘列傳》載:秦朝末年天下大亂,群雄並起。張耳和陳餘都是戰國魏人。陳涉(即陳勝,秦陽城人)與吳廣起兵反秦時,張、陳二人一起投入陳涉旗下,並得到陳涉的重用。陳中這個地方的父老一致認為陳涉英勇反抗秦朝、光復楚地,功勞很大,希望立他為楚王。陳涉於是詢問兩人的意見,他們回答說:「秦朝暴虐無道,奴役百姓,搜括錢財,害得平民百姓國破家亡。將軍你有膽識,無所畏懼,不顧自己的生死,為天下除害。如今將軍剛到陳地,就想稱王,是將天下視為私有。希望將軍不要稱王,趕快引兵西進,立六國的後人為王,結合眾人的力量,一舉推翻秦朝,如此才能成就帝業。反之,今天在陳中稱王,恐怕會失去百姓對你的向心力,無法成就帝業。」但是陳涉聽不進去,仍自立為楚王。這裡的原文「瞋目張膽」本來是「張大眼,壯著膽」的意思,後來演變出「明目張膽」這句成語,用來形容有膽識,無所畏懼。現在語義則轉化為貶義,用來比喻肆無忌憚的公然做壞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