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如狼似虎

ㄖㄨˊ ㄌㄤˊ ㄙˋ ㄏㄨˇ
  1. 比喻威武勇猛。《水滸傳》第七八回:「如今放著這一班好弟兄,如狼似虎的人,那十節度已是背時的人了,兄長何足懼哉!」也作「如狼如虎」。

  2. 比喻極為凶暴殘忍。元.關漢卿《蝴蝶夢》第二折:「如今監收媳婦公人如狼似虎,相公又生嗔發怒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「一聲吩咐過了,兩傍走過幾個如狼似虎的公人,把那童生叉著膊子,一路跟頭,叉到大門外。」

  3. 比喻動作迅速猛急。《精忠岳傳》第一三回:「見了這些酒餚,也不聽他們談天說地,好似渴龍見水,如狼似虎的吃個精光方纔住手。」

如狼似虎

ㄖㄨˊ ㄌㄤˊ ㄙˋ ㄏㄨˇ

(一)形容像狼、虎般行動迅速、威武勇猛。語本《尉繚子.武議》。 (二)比喻性情、手段凶狠殘暴。語本《史記·卷七·項羽本紀》。

用法

形容像狼、虎般行動迅速、威武勇猛。&比喻性情、手段凶狠殘暴。

例句

  1. 那支氣勢如虹的球隊、在場上表現得如狼似虎、對手毫無招架之力。
  2. 特種部隊成員在嚴厲的訓練下、個個如狼似虎、戰力十足。
  3. 不要把對手想成如狼似虎、否則還沒上場比賽、自己就先失去信心。
  4. 已經幾餐沒吃的他、看到炒麵一上桌、顧不得旁人目光、便如狼似虎地吃了起來
  5. 他那如狼似虎的惡狠行徑、無疑是對國家公權力的挑戰。
  6. 警方布下天羅地網、終於將這如狼似虎的歹徒繩之以法。
  7. 他身邊養了一批如狼似虎的手下、經常透過暴力手段牟取利益。
  8. 這群來討債的人個個手持棍棒、如狼似虎、冷血凶殘的模樣、令人心生恐懼。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如虎如狼、如狼如虎、似虎如狼、如龍似虎

典故說明

(一) 「如狼似虎」典源作「如狼如虎」。《尉繚子》最早見錄於《漢書.藝文志》、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兵書、書中既有戰略戰術的運用、同時強調部隊的訓練及管理、並重視優秀將帥的選拔;另外還揭示了以權謀為核心的用兵之道。宋人所編《武經七書》即納入此書、可見其在傳統兵書裡的重要地位。〈武議〉一篇的內容在論述作戰必須要有豐厚的物資基礎、在戰場上、如果沒有雄厚的國家經濟作後盾、根本不可能取得勝利。除此之外、還要能嚴明賞罰、軍威才得以確立。最後則是談到將帥擊鼓指揮作戰、指揮得當、立功受賞;指揮不當、則身死國亡、因此將帥的揀擇遴選不能不慎重。所謂「上不制於天、下不制於地、中不制於人。」是指身為全軍統帥、必須上不受制於天時、下不受制於地形、中則不受國君牽制。武器是殺人的工具、戰爭是違背道德的行為、將帥是掌握戰場士兵生死的職官、每場戰爭都免不了會有兵卒死傷、因此只有在不得已的狀況下才會用兵。一旦真的動起兵來、將帥就得將天時、地形、國君、以及前方的人拋在腦後、不受這些因素影響。此時、將帥所要做的、便是讓全軍兵士如同一人一樣、全體一心、步調一致、行動起來像狼、虎那樣迅速勇猛、像風、雨般的急驟、像雷、電般的暴烈、聲勢浩大、行動神祕莫測、使天下人都感到驚懼。後來「如狼似虎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、用來形容像狼、虎般行動迅速、威武勇猛。 (二) 項羽是秦末有名的戰將、軍功彪炳、有關他帶兵作戰崛起的過程、《史記.項羽本紀》中有詳細的記載。秦末、各地群雄並起、項羽與叔父項梁也一起加入反秦起義的行列。起兵之初、因為陸續建立戰功而吸引許多人加入陣營。後來、他們順利找到楚懷王的嫡孫熊心、於是擁立熊心為楚王、準備滅秦立楚的建國大業。但是楚王即位後、因為欣賞宋義的足智多謀而封他為上將軍、任命驍勇善戰的項羽為次將、這時已埋下兩人未來衝突的導火線。後來秦軍章邯在擊殺項梁後、轉而發兵鉅鹿圍困趙軍、楚王便命令宋義帶兵前往救援、但因為兵力懸殊、宋義竟然發兵不前、想作壁上觀。但項羽卻不認同、便向宋義說:「我們應該趕快率兵渡河、楚軍從外面攻打、趙軍在裡面接應、秦軍兩面受敵、定然可以打敗秦軍。」沒想到宋義卻以牛虻為喻、回應項羽的質疑、說明牛虻雖然能叮咬體型大上數倍的牛而造成傷害、卻無法損傷小小的蟣蝨。所以宋義認為當前局勢不如先讓秦、趙兩軍相鬥、楚軍即可坐收漁翁之利。宋義更進一步說道:「若論披堅甲執銳兵、勇戰前線、我宋義比不上你項羽;但若論坐於軍帳中運籌帷幄、則項羽你比不上我宋義。」在這場出兵作戰論辯後、宋義以上將軍名義通令全軍:「軍隊中有凶猛如虎、乖戾如羊、貪婪如狼、倔強不聽指揮的、一律斬殺。」後來「如狼似虎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、用來比喻性情、手段凶狠殘暴。

書證

  1. (一)
  2. 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一四:「這些趙家人個個如狼似虎、見了好東西便搶、珠玉犀象之類、狼籍了不知多少。」
  3. 《水滸傳》第七八回:「如今放著這一班好弟兄、如狼似虎的人、那十節度已是背時的人了、兄長何足懼哉!」
  4. 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:「知縣添差應捕十來人、急命拘來。公差如狼似虎、到汪錫門口、發聲喊、打將進去。急得王婆懸梁高吊。」
  5. 《文明小史》第七回:「那裡容他說話?早被傅知府吆喝兩聲、衙役們如狼似虎一般、早拿他撳在地下了。當時喝問名字、回稱黃强甫、正與單子上相同。」
  6. 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一四回:「只見四個親兵、如狼似虎、早把柏都司按下、舉起軍棍、一聲吆喝、那軍棍就從柏都司身上落下來。」
  7. 《萬年清奇才新傳》第一六回:「雷大鵬聽見方世玉三字、正是父母之仇、不共戴天、咬牙切齒、怒目圓睛、大喝道:『今日不報父母之仇、誓不為人!』舉起八十二斤雙頭鑌鐵棍、如狼似虎、沒頭沒腦、如雨點一般打將過來。」
  8. 《精忠岳傳》第一三回:「見了這些酒餚、也不聽他們談天說地、好似渴龍見水、如狼似虎的吃個精光、方纔住手。」
  9. (二)
  10. 元.無名氏《盆兒鬼》第四折:「夫妻每當夜生心、都狠毒如狼似虎。被殺死一命歸陰、又將我燒灰搗骨、夾泥水捏做盆兒。」
  11. 元.關漢卿《蝴蝶夢》第二折:「如今監收媳婦、公人如狼似虎、相公又生嗔發怒。」
  12. 《醒世恆言.卷四.灌園叟晚逢仙女》:「手下用一班如狼似虎的奴僕、又有幾個助惡的無賴子弟、日夜合做一塊、到處闖禍生災、受其害者無數。」
  13. 《七劍十三俠》第七二回:「如那一個小小縣官、怎麼吃得住那一班如狼似虎的惡賊?所以知縣官亦迫於勢之無可如何、只得多事不如省事。」
  14. 《何典》第三回:「話說活鬼自被土地捉去、下在暗地獄裡、伸手不見五指頭的、已覺昏悶;再加一班牢頭禁子、個個如狼似虎、把他擺佈得三分像人、七分像鬼、要死弗得活、真是度日如年。」
  15. 《檮杌閒評》第三三回:「兩邊答應一聲、走上許多惡狠狠的校尉來、如狼似虎的把六個犯官揪番在地、用盡氣力各打四十大板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如狼似虎」

有提到「如狼似虎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