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安貧守道

ㄢ ㄆㄧㄣˊ ㄕㄡˇ ㄉㄠˋ
  1. 安於貧困,並以道德自持。宋.蘇軾〈薦布衣陳師道狀〉:「右臣等伏見徐州布衣陳師道,文詞高古,度越流輩,安貧守道。」也作「樂道安貧」、「安貧樂道」。

安貧守道

ㄢ ㄆㄧㄣˊ ㄕㄡˇ ㄉㄠˋ

猶「安貧樂道」。見「安貧樂道」條。01.宋.蘇軾〈薦布衣陳師道狀〉:「右臣等伏見徐州布衣陳師道,文詞高古,度越流輩,安貧守道。」02.清.黃宗羲《明儒學案.卷四五.諸儒學案上三.布政陳克庵先生選》:「由張東白之事觀之,非平日安貧守道之意,徹乎表裡,安能使朋友信之如是?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安貧樂道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安貧樂道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《文子》又稱《通玄真經》,為道家經典。〈上仁〉篇中有一段藉著文子與老子間的問答,以闡述道家所崇尚的自然無為。文子問:「為什麼仁義禮等法則不如道德重要呢?」老子回答道:「行仁義者,不可能將其施為廣布於天下,所以不如修道行德,順應天地間的自然法則,那麼不必有什麼作為,萬事萬物便自然合於仁義了。……真正的聖賢之人,應該順其自然,安於任何處境,即使貧困,也信守天道,不因求取額外的欲望或私利而損害生機,當然也不會任意索求而違逆正道。」其實道家的中心思想便是自然無為。文子所揭示的即此理念,所以要人安於現況,即使貧困,也能樂於信守正道,不作他想,也就是所謂的「安貧樂道」了。後來「安貧樂道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能安於貧困的處境,並仍以信守道義為樂。

書證

  1. 宋.蘇軾〈薦布衣陳師道狀〉:「右臣等伏見徐州布衣陳師道,文詞高古,度越流輩,安貧守道。」
  2. 清.黃宗羲《明儒學案.卷四五.諸儒學案上三.布政陳克庵先生選》:「由張東白之事觀之,非平日安貧守道之意,徹乎表裡,安能使朋友信之如是?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安貧守道」

有提到「安貧守道」的條目